Teilen

奥克兰住房规划之争:170万人口的城市,为啥要准备600万人住的房子?

Autor: Charles
Zusammenfassung政府和市议会倾向于通过大幅增加潜在开发容量,来满足未来需求,并抑制地价。反对者的忧虑则主要集中在社区环境与开发速度。大规模供地可能压低土地价值,影响现有屋主和小型开发商利益。

后花园8月25日报道

上周,奥克兰迎来里程碑时刻,市议会批准新的住房政策,其中颇为引人注意的一点,是提出未来要建约200万套住房。但与此同时,一些批评人士却警告“房屋过剩”,认为市政府过度放松管控。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所以争议来了:奥克兰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多的房子?房屋供给过剩是否真的会带来新的问题?

200万套房,多到离谱?

新的提案计划在9月24日正式通过后公开征求意见。这份计划取消了遍布全市的中密度住宅标准(MDRS),把高密度开发集中在商业中心、铁路和公交要道周边,同时收紧自然灾害风险区的建房规则。

另外,它还为城市提供了最多可建200万套住房的开发容量。

奥克兰目前大约有55万套住房,人口约170万。按照这一比例计算,200万套住房意味着要容纳超过600万人口,而官方预测到2050年人口仅为250万,远低于这个水平。

此前奥克兰统一规划(AUP)提出的是建设90万套住房,一些反对者认为,就算90万套也太多了。如果从现在起到2050年,每年建1万套房屋,这个数字已经远超上一届政府建筑热潮的水平,最终也只会达到80万套。

容量≠供应

支持大容量规划的人士强调,“容量并不等于供应”,但宽松的开发容量是控制房价的重要手段。

奥克兰市议会首席经济学家Gary Blick在今年早些时候的经济报告中指出,2016年出台的《奥克兰统一规划》通过对大片住宅用地进行“整体性上调容积率”,直接促成了约2.2万套新房的建设,占同期住宅区新住宅许可的三分之一。

他强调,增加潜在密度不仅让审批更容易,也降低了单套住房的开发成本,形成更有竞争性的土地市场,从而改善长期的住房和租金价格走势。

增加潜在供应才能压低地价

根据市议会的最新方案,高密度开发将被限制在少数区域,因此,当地的土地价格将因稀缺而飙升,导致建成的公寓价格更贵。这时,如果让全市范围内存在过剩的潜在容量,可以让土地所有者之间形成竞争,消除因为“可开发土地稀缺”导致的溢价。

Blick说,尽管奥克兰目前的价格和租金仍然较高,但自统一规划施行后,奥克兰的租金增长率仅为全国平均增幅的三分之二,三居室租金比假设无规划调整的情况下低26%-33%。他认为,要进一步改善负担能力,就需要“提供远超人口预测的开发容量”。

多名市议员也提到,允许200万套住房并不意味着实际会建这么多。即便新的区域被划定为六层公寓用地,现有屋主可能不愿出售土地,开发商也可能只建三层联排房屋,这些都是市场决定的。与此同时,更大的容量可以在土地供应充分的情况下抑制投机。正因如此,开发容量远超需求是合理的。

政府乐见房价下跌

住房部长Chris Bishop多次公开表示,希望看到房价下跌,并希望新西兰经济与房地产脱钩。

这一立场让他在一些同僚中不受欢迎。前总理John Key近期直言,他执政时的整个政治策略就是维持房价上涨。

不过Bishop坚持认为,放宽开发限制、扩大建设容量,是实现可负担住房供应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应对街头流浪人员的问题上。

反对声:“供过于求”同样引发担忧

然而,部分议员和社区代表对此提出质疑。资深议员Christine Fletcher等人认为,允许建设200万套住房是会破坏传统社区风貌。他们主张沿用当前的规划,认为现有的90万套潜在容量已足够,担心新增密度会出现“过剩”,使开发商难以盈利、现有居民反感。

这种担忧也得到部分房地产从业者的共鸣。

房地产投资教练 Steve Goodey 多次抱怨,奥克兰正出现联排别墅过剩的趋势。情况严重到一些卖家不得不降低挂牌价。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房东甚至开始给租客打折,以吸引租赁。一些房地产公司甚至用“臃肿”来形容当前的市场。

这些群体认为,如果继续放宽管控,市场可能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建造业收缩。有人甚至呼吁恢复更多限制,使供需“平衡”。

另一种视角:并没有所谓“供应过剩”

与担心供过于求的观点不同,一些经济学家和住房倡导者认为,这种焦虑是一种“幻觉”。

根据最新的住房负担能力调查,新西兰住房价格与收入的比值虽然从2021年的11.2降至2024年的7.7,但仍远高于国际公认的3倍合理水平。奥克兰的中位房价依旧接近100万纽币,许多居民需要拿出近八年收入才能买得起一套普通住宅。租赁市场方面,各主要城市的空置率仍在5%以下,这意味着租房选择依旧有限。

一些评论指出,当投资者抱怨“过剩导致房价下跌”时,其实是因为他们习惯了长期的资本增值环境。

正如经济评论员所讽刺的,过去几十年房屋极度短缺,以至于微弱的供应恢复就被误解为“泡沫”。他们指出,哪怕真的出现所谓的过剩,对租房者来说也是福音:租客可以有更多选择,不必为了发霉的旧房支付高额租金,市场竞争还会迫使房东改善房屋质量。因此,“泡沫”并非坏事,而是市场恢复健康的信号。

基础设施跟得上吗?

另外,市议会此次没有提及住房配套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鉴于之前Watercare地图事件依然让人心有余悸,有人担心,这种代价惨痛的闹剧可能重演。

例如,开发商买下地块还未开发,突然接到通知,由于某项基建能力不足,开发必须叫停。

而奥克兰的公共交通似乎也没有太多额外能力,承载大量新乘客。CRL里程数太短,仅不到4公里;铁路系统又不时停运,很难称得上靠谱;公交主线在高峰期已经满负荷运转。这些问题同样需要考虑。

制度改革触动现有利益

奥克兰住宅规划之争,核心是如何平衡城市增长和住房负担能力。政府和市议会倾向于通过大幅增加潜在开发容量,来满足未来需求,并抑制地价。这种策略在学界得到支持,同时,过往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可行性。例如,奥克兰统一规划的经验表明,大规模上调容积率显著提高了住宅许可数量,缓解了租金和价格涨幅。

反对者的忧虑则主要集中在社区环境与开发速度。大规模供地可能压低土地价值,影响现有屋主和小型开发商利益。快速放宽开发也可能加深建筑行业的低迷。但如果过度担心“过剩”问题,结果可能是继续维持高房价和高租金。同时,允许更多开发容量并不等同于立即大规模开建,新盘供应仍由市场需求、资本及基础设施决定。

综上,奥克兰的全新规划方案将决定城市未来几十年的走向。做好了,随着人口增加,奥克兰或许能跻身全球一流大城市,没做好,结果可能相当惨淡。这其中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果市场过度放松,房价下行速度超出预期,会不会引发建筑业继续收缩,政府财政收入锐减,进而导致经济彻底瘫痪。

毕竟新西兰还没有在经济中找到房地产的替代产业,贸然跃进,可能会制造新的问题。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Kommentar
Anmelden, um Transaktionsverlauf anzuzeigen
Verifizierungs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