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炒股、不买豪车,这些新西兰人靠极简生活赢得”财富自由“
后花园10月23日报道
新西兰财经记者Frances Cook讲述了三位普通新西兰人如何以不同方式实现“财务自由”的真实故事。
打破幻象:财务自由不等于富豪梦
Cook指出,社会上常把“财务自由”描绘成只有高薪科技人才或彩票赢家才能实现的梦想,而现实是,真正做到的人往往是普通人。
他们没有加密货币投资组合,也不开豪车。相反,他们通过理性规划,让金钱从焦虑的来源,变成支持理想生活的工具。
Ruth Henderson:11年实现“工作可选”
Cook介绍了来自中奥塔哥的Ruth Henderson。她在11年间靠兼职工作和丈夫Jonny共同抚养女儿,同时通过明智理财实现了“work-optional”:即是否工作完全取决于自己。
Henderson经营个人理财博客与播客 The Happy Saver,收入不高,但她刻意保持生活轻松节奏。她在节目中表示:
“如果我想回去上全职班,我可以;但现在我不想,也不必。”
她的方法简单却高效:只为真正带来幸福的事花钱,并用最高性价比的方式消费。夫妻俩提前还清房贷后转向投资,主要投入低成本全球指数基金。三年间,他们的投资从40万纽币增长至68万,其中近20万来自市场增值和分红。
对她而言,财务自由的意义不是提前退休,而是自由地支配时间:游泳、散步、与朋友喝咖啡,不再为下一份薪水焦虑。她计划在女儿上大学后,与丈夫开启长期旅行与远程生活的新阶段。
Germano Gomes:半年工作,半年旅行
Cook讲述了Germano Gomes的故事。他选择另一种版本的财务自由。他每年工作约半年,剩余时间旅行、做国际体育赛事志愿者,并靠储蓄、定存及分红股维持生活。
他信奉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并深受一句话启发:
“‘够了’不是数字,而是一种决定。”
他决定什么是自己的“够”,削减多余开支,拒绝无意义的升级。他宁可花2000纽币买机票,也不会花5纽币买咖啡。作为志愿者,他不仅免费看比赛,还能享受城市公共交通免费等特权,这些都是普通游客无法体验的。
Nick Gentle:30岁脱离企业,活成自由爸爸
第三位主人公是Nick Gentle,他在20多岁立下目标:在足够年轻时脱离职场,专注陪伴孩子。
他用整个二十岁阶段努力赚钱、节制消费、投资房产。30岁时便辞去企业职务,靠租金收入维持生活。
Gentle在日本工作多年,把高汇率时期的收入存回新西兰,为未来打下基础。虽然第一次“退休”只持续六周,但随后他通过自由职业与创业重返市场,如今经营三家房地产公司。
他强调自己投资的重点是现金流,而非投机:
“扣除所有成本后还能剩钱,那就是好的投资。”
他还认为,房东的道德在于尊重租客:快速修缮、维护得体、从不视租客为麻烦。
共同点:找到目标,再让金钱为之服务
Cook总结说,这三位新西兰人虽然方法各异,但核心一致:他们都有一个比金钱更重要的目标,并据此重塑消费与投资习惯。他们削减不必要的支出,把钱投向让生活更有意义的方向。
她引用Henderson的话作为结语:
“最难的是开始。你会惊讶于自己能做到什么。只要坚持并记录进展,十年后你会发现,我们走得比想象中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