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利率为何比澳大利亚更高?激进加息政策引发深度衰退
后花园8月21日报道:
一项最新的跨国比较研究揭示了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在货币政策应对上的显著差异及其深远影响。Infometrics公司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6月利率达到峰值时,澳大利亚的房贷还款比疫情前水平高出35%,而新西兰的这一数字则达到了47%,差距十分明显。
两国央行政策的分化在利率峰值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澳大利亚现金利率的最高点为4.35%,而新西兰则攀升至5.5%,高出115个基点。这一差距不仅反映了两国央行对通胀威胁判断的不同,也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哲学。
Kiwibank首席经济学家Jarrod Kerr对新西兰央行的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他指出,这是新西兰央行有史以来最激进的加息周期,央行对通胀的担忧虽然合理,但过度的紧缩政策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央行采取了更为温和的策略,认为只需将利率提升至限制性区间,而无需过度紧缩。
两国政策差异的结果在经济表现上形成了鲜明对比。澳大利亚经济虽然在人均GDP方面出现了技术性衰退,但避免了整体经济衰退。而新西兰则经历了相当深度的经济衰退,经济活动大幅萎缩,失业率上升,企业投资信心受挫。
在降息阶段,两国的政策分化依然明显。新西兰央行在意识到政策过紧后开始"激进"降息,而澳大利亚央行仅下调了75个基点。Kerr认为,澳大利亚央行的策略证明了"温和而持续"的政策调整往往比"大起大落"的激进措施更为有效。
Infometrics首席预测师Gareth Kiernan从技术角度分析了两国银行体系的差异。他指出,澳大利亚银行在长期固定利率方面对现金利率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截至今年7月,新西兰一年期利率较2023年12月峰值下降了243个基点,二年期利率下降207个基点,而澳大利亚的降幅相对较小但更为均衡。
ANZ银行高级经济学家Miles Workman从另一个角度为新西兰央行的政策进行了辩护。他认为,如果官方现金利率没有达到当时的峰值,现在的利率水平可能会更高。央行在应对疫情后通胀激增时采取的"震撼疗法",虽然引发了经济衰退,但可能使货币政策在每个基点上都更具效力。
Workman还强调了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新西兰经历了比澳大利亚更大规模和更持久的财政扩张,这必然要求更高的官方现金利率来平衡经济。当政府选择在经济资源已经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继续扩张时,大部分扩张效应会转化为通胀压力,从而推高利率水平。
这一分析为理解两国不同的政策选择提供了重要视角。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对经济周期的准确判断,都是成功宏观经济管理的关键要素。新西兰的经验教训表明,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来应对复杂的经济挑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