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再推促商新政,助力本地企业赢得更多合同
后花园10月9日报道
新西兰政府更新了部分采购规则,旨在为本地企业提供更多支持与机会。
经济增长部长 Nicola Willis 今晨宣布了这项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新规将于 12月1日 生效。
政府采购新规亮点
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引入一项新的 “经济效益评估” 标准(economic benefit test),即政府机构在评估供应商时,至少10% 的评分必须基于该企业对新西兰经济的贡献程度。
政府将在决策中额外加权以下因素:
是否使用新西兰企业参与合同交付;
是否创造本地就业机会;
是否提供培训与技能提升机会,帮助新西兰工人发展。
Willis 表示:“企业反映,以往的评估标准没有充分考虑新西兰利益,这让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们希望看到纳税人的资金帮助本地企业成长、招聘并繁荣发展。”
她补充说,这项评估同样旨在鼓励国际企业在竞标政府合同时,“展示他们在新西兰创造价值的承诺。”
简化规则,强化公平竞争
Willis 表示,新采购规则的目的之一是简化程序、降低门槛,让企业更容易理解与参与。
“政府合同每年总额超过 500亿纽币。这次改革的目标是让新西兰企业能更容易赢得这些合同,无论是作为主承包商还是供应链中的分包商。”
政府还将采购规则数量从 71条精简至47条,以便“更易于理解和操作”。
新规则适用于:
价值超过10万纽币的商品、服务和翻新合同;
价值超过900万纽币的建筑合同。
对于低于门槛的合同,政府则期望能优先授予有能力的本地企业。
Willis 表示:
“这些变化不仅让竞争环境更公平,也确保纳税人的钱花得合理、高效,并能维持公众信任,同时支持本地经济。”
她强调,新规定依然遵守新西兰的国际贸易承诺,以确保本地企业能够继续受益于进入全球市场的开放机会。
商界反应积极:为本地企业“加分”
BusinessNZ 首席执行官 Katherine Rich 称,这些改革“应能让本地及中小企业在竞标中占据优势”,并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在一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大多数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赢下一份政府合同,对它们意义重大。新的经济效益评估将使更多本地企业脱颖而出,也促使国际公司在申请中考虑它们为新西兰带来的更广泛价值。”
她补充说,如果本地企业能更容易参与大型合同,无论是直接投标还是作为国际主承包商的分包商,将能推动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更多就业、增加税收并扩大出口。
“Buy NZ Made”:从“最低报价”到“长期价值”
Buy NZ Made 执行董事 Dane Ambler 表示,这项改革标志着政府采购从“最低成本中标”向“长期价值导向”的重大转变。
“经济效益评估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购买本地产品很重要’。这意味着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已经在花的钱,将能更有效地回馈本地经济。”
他指出,当本地企业赢得合同时,这些资金会通过工资、学徒培训和社区投资在国内循环,而不是流出海外。
Ambler 鼓励企业尽快准备,量化自身的本地经济贡献,包括本地就业、区域采购、可持续实践以及供应链韧性,以便在投标时展示可衡量的经济价值。
“现在正是新西兰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和供应商站出来的时刻。政府采购方希望与你们合作,但你们必须清晰地讲述自己的经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