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总理自己夸自己,可把外国人给羡慕坏了.......

下面快速总结一下
视频中总理Jacinda Ardern提到的成绩
列表那叫一个长,小七汉化1.0版
小伙伴们坐稳扶好
政府过去两年的成绩单
- * 我们创造了92,000工作岗位 
- * 我们建造了超过2200套公屋 

- * 我们在过去10年中第一次增加了儿童早教相关拨款 - * 我们禁止了车内有儿童时的吸烟行为 - * 我们创建了自杀预防办公室,并创建了全套的“预防自杀策略和行动计划” - * 我们为每位新生儿带来额外$3000纽币的福利 - * 我们为医院、KiwiRail新西兰铁路、救护队加大资金投入 - * 我们提高了每年获得政府补助做变性手术的人数上限 - * 我们在过去10年里第一次使得监狱中服刑人员的人数减少 - * 我们增加了新西兰每年接受难民的人数 - * 我们走在了世界反恐的前沿,尤其是领导了网络恐怖主义防范的议题 - * 我们让历史课成为新西兰学生的必修课 - 妈呀,先让小七喘口气 - 这么长的成绩单也是真难为咱总理了 - 从增加就业到种植过亿棵树木 - 从禁止半自动武器到解决儿童贫困问题 - 这一桩桩一件件 - 也难怪总理如此的激动想要跟全世界人民分享  - 此视频一经上传到网络 - 不出意外的引发了全世界人民的转发和点赞 - 单单是Facebook和Twitter上的播放量 - 就已经 超过400万 - 更重要的是来自各国网友那羡慕的小眼神  - 新西兰的人民们啊,你们可要好好珍惜她啊,多么好的总理!这里是一份来自英国的深深的羡慕和嫉妒....  - 历史将会证明你是多么的优秀!Jacinda Ardern,你应该为你对这个国家带来的改变感到无比自豪。现在差不多一半的澳大利亚人都想搬去新西兰!  - 我以为现在加拿大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但看了这个视频,都让我想要搬去新西兰生活了。干的漂亮!  - 真棒!每当我被澳大利亚政府气到不行,就会想想还有你这样的人正在我们的隔壁管理着一个国家,这才给我带来了慰藉... - 除了来自世界各地同胞的羡慕眼光外 - 新西兰本地Kiwi的支持者们 - 也纷纷表达对拥有这样的总理感到自豪  - 太棒了!这是一张多么对社会负责任的成绩单。很自豪成为这样国家的一份子,干得漂亮Jacinda!  - Jacinda所做的这一切才是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该做的事情,Jacinda加油!  - 政府真的太棒了,短短两年比过去9年(国家党执政期间)做出的成绩多得多...干的好!  - 你简直太棒了,掌声响起...总是会有那么一撮人只会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但谁在乎呢,我们100%认可你的工作和成绩! - 不是小七说 - 如果只看完了视频的内容,只读了这些网友的赞扬 - 还真是会觉得新西兰怕是这世界上 - 最后一片幸福的乐土吧 - 不过,还是有不少新西兰本地人 - 选择了“残忍的”揭露实际情况  - 这是有多少人这么简单的就相信了她所说的!!!创造了9万2千个就业岗位,造了2200套公屋,种了1亿4000万棵树,还有学校的免费午餐计划。我就只说一件事吧,根本没有学校有什么免费午餐好吗...只是对于根本不了解情况的人听起来好听罢了!!  - 新西兰以外的人或许认为她是伟大的领袖,但新西兰本地的人吗...not so much  - 造了2200套房?算下来差不多就是20套一周...还有1亿4千万棵树...这很难让人相信是真的吧...  - 她没说说那些她之前给这个国家的承诺,是怎么都没做到的呢?  - 你大概得需要2分50秒才能说完政府的那些失败吧...我就这么一说,勿喷...  - 你和你的政府首先并不是选民选上的(MMP制度下,优先党选择了工党,因此才有了这届的联合政府),你们同时还: - 惹毛了全国热爱打猎的人 
- 未来几代的新西兰人也要因为你们承受更高的债务 
- 那些选举前和选举后做出的最荒谬承诺 
- 浪费了数百万数百万的纽币,在世界各地推广自己 
- 提高最低工资,毁了那么多小企业 
- 让农场主承受各种各样的税赋和费用,让这个国家的脊梁成为了最成问题的职业 
 - 这份清单还可以一直一直列下去...你对取得的成就如此执着,所以你也将永远看不到那些没有投票给你的人,以及你们对新西兰真正做了些什么... - (小七光速汉化模式,如有纰漏请您指正) - 平心而论,这里面的确有不少工作做到了 - 比如最低工资涨了(先抛开利弊),癌症中心有了, - 失业率十几年最低也的确是如此 - 但也的确如网友所说,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 - 比如监狱人数减少了,这能说明什么? - 是真实犯罪数量少了,还是抓了就放了 - 比如无家可归的人数减少了 - 但其中就有政府花2000一周送去了Motel... - 相信小伙伴们会有自己的判断 - 只能说路还长,不妄自菲薄,也别妄自尊大吧 - 敢于承认自己不足,也是一种自信。 - (责编:Stel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