공유

AI 取代谷歌搜索?究竟谁才是信息获取王者?

저자: Charles
요약虽然AI技术可能蚕食了搜索引擎的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整体而言,聊天机器人尚未对Google构成实质性威胁。

后花园7月10日综合报道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 Shira Ovide 撰文指出,尽管AI聊天机器人的使用正在快速增长,但Google搜索仍然是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主要方式。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本文作者援引网站数据分析公司Similarweb的报告称,每有一位用户通过ChatGPT点击新闻链接,就有379位用户通过Google进行相同的操作。也就是说,尽管AI工具逐步普及,但Google仍以压倒性优势主导在线信息获取,尤其在新闻领域。

因此,虽然AI技术可能蚕食了搜索引擎的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整体而言,聊天机器人尚未对Google构成实质性威胁。

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到5月,美国用户通过ChatGPT跳转至新闻网站的次数约为2500万次,而同期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跳转至新闻网站的点击量则高达95亿次。

不过,本文作者指出,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前提是:人们在使用聊天机器人时的行为,与使用传统搜索引擎有明显不同。例如,用户在ChatGPT或Google AI Overviews中获取了关于三星新手机或空气净化器的评测摘要后,往往不再点击原始链接。这种行为模式对新闻网站的流量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Similarweb数据的完整性。

换句话说,当人们仅仅在ChatGPT上阅读事件总结而不点击跳转时,这类行为并不会体现在网站的访问量数据中。

无论如何解释这些数据,本文作者强调,Google目前仍然是美国人访问新闻网站的主要方式。

另一份由Datos by Semrush与软件公司SparkToro联合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约每100次电脑端网页访问中有11次来自Google等搜索引擎,而所有AI技术(包括ChatGPT、Google Gemini、Claude等)加总起来,仅占不到一次访问。

OpenAI发言人回应称,搜索是ChatGPT中最受欢迎、增长最快的功能之一,OpenAI正加大投入以打造更快、更智能的搜索体验,同时致力于帮助用户发现高质量的新闻与信息。

而Google则通常不对其市场份额发表评论。

本文作者还引用了SparkToro首席执行官 Rand Fishkin 的独立估算。他尝试根据人们通常会通过Google搜索的信息类型(如了解地标、比较空调选项等),推算出人们通过ChatGPT进行“类搜索”行为的频率。

Fishkin的估算表明,每天全球范围内的Google搜索次数超过140亿,而ChatGPT上类似搜索行为的最高估值约为3750万次。也就是说,Google的使用频率是ChatGPT的约373倍。

当然,Fishkin的分析也有其局限。他并未统计使用ChatGPT完成非搜索类任务的情形,例如摘要报告或创作故事。同时,目前部分用户在使用Google搜索时,已开始接触到其AI功能如AI概览与AI模式,但这些功能的使用量尚难量化。

此外,还有一些不完善但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表明:Google搜索在持续增长,聊天机器人的使用量也在上升。

OpenAI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曾在2024年4月表示,至少每周有数亿人使用ChatGPT。但相比之下,Google的搜索服务用户数接近50亿,规模差距依旧显著。

那么,聊天机器人是否正在“杀死”Google搜索?

对此,本文作者表示,答案并不简单。

她在与多位网站运营者交流后发现,不少人正在调整内容策略,以吸引来自聊天机器人的读者与流量,因为他们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流量来自AI平台,而非传统搜索引擎。

一些内容网站正在主动或被动地适应这些可能最终“取代”它们的聊天机器人。

然而,本文作者指出,人们在面对新技术时往往容易高估它们对旧有习惯的替代速度。

例如,尽管电商已经广泛普及,美国人在线购物的比例仅占整体消费的16%;而直到最近,美国人观看传统有线电视或免费电视的时间仍超过了在流媒体平台上的时长。

因此,本文作者总结道,目前为止,ChatGPT在新闻与信息获取方面的实际影响仍然有限。当一种新技术被舆论频繁提及时,人们往往会错误地以为它已经“接管了一切”。但正如Fishkin所言:“当所有人都在谈论某项新技术、媒体也在大肆报道时,它可能会看起来比实际情况大得多。”

责编:charles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댓글
로그인하여 거래 내역 확인
인증 코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