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ha

110万人靠它“合法避税”!澳洲买房真相曝光!改革可能马上就来……

Kaituhi: Gloria
Whakarāpopototanga根据澳洲财政部数据显示,仅2021-22财年,就有110万人在用“负扣税”来降低自己的纳税额。

后花园2025年8月5日援引realestate网站报道:在澳洲,越来越多的声音正在呼吁:对“负扣税(Negative Gearing)”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此打破年轻人“被挡在买房门外”的困局。

最近,包括工会在内的多个倡导团体支持一个新提案:将负扣税的优惠限制在只拥有“一套投资房”的人身上。他们认为这有助于减少对高净值人群的税收倾斜,同时释放更多的住房供给,帮助真正“想买来自住”的年轻人圆梦。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什么是“负扣税”?怎么操作?

简单来说:

负扣税是指房产投资者在某一年内,租金收入低于贷款利息、物业费、维修费等支出时,所产生的“亏损”,可以用来抵扣其它应税收入(比如工资)。

举个例子:

如果你工资收入为10万澳元,投资房亏了1万澳元,你只需要为9万澳元缴税。这就是负扣税。

根据澳洲财政部数据显示,仅2021-22财年,就有110万人在用“负扣税”来降低自己的纳税额。

澳洲为什么会有“负扣税”?

这种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代,它最初目的是鼓励大家投资房产、增加租赁住房供给,缓解住房短缺。

澳洲之所以允许将房产亏损抵扣工资收入,核心在于澳洲税制的两个特点:

综合征税:工资、利息、股票分红、房租收入等都归为“总收入”,一起纳税。

净收入纳税:只对“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净收益”征税。因此,只要是为了获取收入而产生的支出,都可以抵税,包括房产贷款利息、物业费、工作服费用、在家办公支出等。

谁从“负扣税”中获益最多?

高收入人群是最大赢家。

他们一方面用“投资亏损”降低自己的税负,另一方面又靠时间累积资产增值,实现长期财富增长。

财政部数据显示:收入排在前30%的人,获得了整个负扣税制度中65%的税务优惠。

支持者怎么说?

负扣税能鼓励房产投资,为市场提供更多租赁房源;

高房价下,不少投资房本身就“租金不抵贷款”,如果没有负扣税的激励机制,投资房产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

如果取消负扣税,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房东提高租金弥补亏损;

或者干脆卖掉房产,进一步压缩本就紧张的租赁市场供给。

反对者怎么说?

负扣税每年让政府损失巨额税收。2020-21财年就高达27亿澳元,随着加息,这一数字只会更高。

它加剧了房价上涨,因为吸引了更多有钱人进入市场抢购“现成房”,与首次购房者抢房源,进一步推高房价、减少供给。

可负担住房问题越来越严重。AHURI的研究指出:1996年,仅8%的租房者是高收入家庭;到2021年,这一比例已涨到24%(年收入14万澳元以上)。

联邦政府怎么看?

目前来看:

Albanese政府和反对党联盟党都不打算改革负扣税政策;

但工党内部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改革压力;

绿党则坚决反对负扣税,认为这是帮助富人“买走年轻人第一套房”的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

Hawke/Keating政府在1985年曾试图削减负扣税,但1987年因悉尼租金暴涨和地产游说压力被迫恢复;

2019年,时任工党领袖BillShorten曾提议将负扣税限制在“新房”,但该提案在大选后宣告失败。

其他国家怎么做?

德国、日本、加拿大:也允许某种形式的负扣税;

美国:亏损只能抵扣其他投资收入,不能抵工资;

英国:工资与租金分开纳税,房产亏损只能抵扣其他房产盈利或结转至未来;

新西兰:正在逐步取消负扣税。

总的来说,关于负扣税的争议,从未停止。支持者认为它维护了租房市场的稳定,反对者却指出它加剧了财富不平等,推高了房价,特别是对年轻人而言,越来越“望房兴叹”。

那么你怎么看?是改革的时机到了,还是不动为妙?欢迎在留言区聊聊你的观点。

(责编:Gloria)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Kōrero
Whakauru ki te kite i te hītori hokohoko
Wae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