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告:澳洲建筑业惊现“僵尸潮”!高成本、劳动力短缺成背后推手!
后花园2024年10月29日援引9news网站报道:今天,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成本上升和劳动力短缺的重压下,澳大利亚的建筑公司正面临成为“僵尸企业”的风险。
据悉,僵尸企业是指需要救助以维持经营的公司,或能够偿还其债务利息,但不能偿还本金的负债中的公司。
毕马威澳大利亚(KPMG Australia)的数据显示,过去6个月,在澳交所上市(ASX)的“僵尸企业”数量增加了31%,从5月份的94家增至如今的122家。
虽然澳大利亚的住房需求仍然很高,但成本上涨和技能短缺正给建筑商和开发商带来巨大压力。
KPMG发言人的Amanda
Coneyworth表示,尽管在澳交所上市的“僵尸”建筑公司数量相对较少,但中小型企业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
她表示:“分包商市场的风险正在影响建筑商和开发商的盈利能力,如果不加以纠正,大型建筑公司可能会陷入僵尸状态。”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开发商和建筑商需要与其分包商、贷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主动降低与成本增加和开发完工延迟相关的风险。”
目前,一系列经济状况正在引发建筑行业的动荡,其中包括供应链问题、利率上升以及疫情时期刺激措施的结束。
数据显示,在澳交所上市的“僵尸”企业最多的行业是采矿业,其次是科技,然后是消费和零售行业。
矿业公司占所有“僵尸企业”的48%,主要是受镍和锂价格暴跌的推动。
数据称,僵尸公司的比例正快速增长,其总市值从5月份的29亿澳元上升到了现在的31亿澳元。
毕马威的转型和重组主管Gayle Dickerson表示,在顽固的通胀、高利率和黯淡的消费前景下,企业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来保持偿付能力。
他说:“这些因素同时侵蚀着利润率,增加了债务负担,使一度稳定的企业变成了僵尸。”
然而,Dickerson表示,陷入困境的企业已看到了曙光,他们预计明年年初央行将降息,而联邦政府也将出台安全港法。
据悉,“安全港(SAFE
HARBOUR)”是一项额外的保护机制,在清算人试图重组业务时,此项机制可对董事加以保护,使其免于承担破产交易的个人责任。
(责编:Gl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