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难,保房更难!保费两年暴涨40%,正逼近红线
后花园9月11日报道
在新西兰,为住宅投保的平均成本已突破每年 2000 纽币,仅两年间上涨 40%。保险公司正在应对不断上升的气候风险、飙升的重建成本,以及向更精细化、风险定价模式的转变。
BusinessDesk 对 CPI 数据及财政部住宅保险数据的分析发现,近期保费上涨紧随 2023 年初的奥克兰周年纪念洪灾和气飓风 Gabrielle 等连串极端天气灾害,同时叠加创纪录的通胀与全球再保险成本上升。
根据统计局数据,过去五年房屋保险保费上涨了 60%,远超 24.7% 的通胀水平,而飓风 Gabrielle 之后涨势更为陡峭。若看得更久远,十年间保费上涨 128%,通胀仅 33%;自 2000 年以来,住宅保险成本累计上涨 916%,通胀则为 90%。最大涨幅出现在 2010 和 2011 年坎特伯雷地震之后,当时保险公司损失约 210 亿纽币,两年内保费几乎翻倍。与此同时,财政部委托 Finity Consulting 的数据表明,地区差异正在扩大。该机构每季度为财政部出具报告,分析线上新保单报价,并评估洪水和地震风险。
数据显示,两年间平均保费(含税)上涨逾 40%,从 1423 纽币升至 1999 纽币。塔斯曼地区涨幅最大,达 69%;西海岸涨幅 59%;吉斯本 56%,平均保费已高达 2789 纽币。惠灵顿-怀拉拉帕地区新保单均价最高,达 3049 纽币,仅两年上涨 50%。奥克兰报价最低,为 1589 纽币,但自 2022 年以来也上涨 29%。CPI 数据显示,全国平均保费在 2025 年 6 月季度达 2104 纽币,自 2023 年风暴以来两年内上涨 44.1%,而同期总体通胀仅 7.2%。
气候与保险研究者 Belinda Storey 表示,保险公司转向风险定价是必要的,更能反映洪水等具体风险。她指出 Gabrielle 和奥克兰洪灾共造成约 35 亿纽币损失,是全球再保险公司加价的“警钟”。她说:“再保险公司现在认为新西兰不仅地震风险高,天气风险也高。如果我们过去低估了极端天气风险,就必须逐年大幅提升定价。”
Storey 警告,气候变化意味着这种情况难以改善,保费或已逼近“全国中位数的可负担门槛”,导致投保不足。
Insurance Council of NZ (ICNZ) 首席执行官 Kris Faafoi 承认,保费上涨加剧了家庭负担。“我们知道新西兰人正承受生活成本压力。保费上涨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些不在保险公司控制范围,比如通胀、建筑和修复成本、全球再保险费率以及税收和附加费,仅税费就占保费的约 40%。”他认为,行业正在向风险定价转型,以确保覆盖同时合理定价。
仍有部分缓解迹象:CPI 数据显示,2025 年 6 月止一年间保费上涨 10%,低于前一年的 25%。Faafoi 表示部分压力正在缓解,有望传导至保费水平。但长期挑战在于如何维持保险可及性。
财政部报告还显示,在高风险地震区的线上投保可得性略有下降。采样数据显示,92% 的房产可从至少两家保险商(IAG、Tower、AA Insurance、Vero)获得报价,低于上一年的 99%。坎特伯雷和惠灵顿等近期有强震的地区分别降至 53% 和 77%。不过,高洪水风险区的可得性仍很高,95% 能获得至少两家报价。Finity Consulting 合伙人 Simon Young 强调,不要夸大“保险撤离”的风险,大多数情况下只需打电话补充信息即可拿到报价。
央行在 2024 年报告中同样指出,保费涨幅超过通胀,反映了建筑成本与再保险成本上升,并警告气候变化增加了洪水、风暴等风险,未来可能加剧。一些房主可能会发现保险越来越难以负担,银行也必须关注投保不足的风险。Tower Insurance 首席执行官 Paul Johnston 称,2023 年的极端天气是成本飙升的“完美风暴”。随着通胀缓解,部分客户将看到保费下降,但高风险地区仍会上涨。他强调,从长远看,要维持保险可负担性,需限制高风险区开发,并投资于保护基础设施,呼吁政府尽快出台跨党派的气候适应框架。
政府正在制定全国气候适应框架,旨在降低长期成本、为业主提供清晰和公平、改善信息共享,并支持有韧性的住房和保险市场,但暂无时间表。Storey 指出,政府必须正视高风险开发问题,“我们不能再在危险地带重建”。她还呼吁更完善的数据,以支撑政策制定:“央行应要求保险公司在因风险拒保时上报,这样才能基于可靠数据制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