ਸਾਂਝਾ ਕਰੋ

爆发式增长:新西兰最会“造房”的城市诞生

ਸਾਰ根据政府的30年住房目标,到2055年,城市需新增 68,200套住房,平均每年约2,274套。而截至2025年9月的一年内,基督城已批准 3,964套新住宅,完成目标的 175%。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建够”,而在于“能不能在合适的地方建出合适的房子”。

后花园11月12日报道

基督城已获准自主规划城市发展,而数据显示,它完全有这个能力。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根据政府的30年住房目标,到2055年,城市需新增 68,200套住房,平均每年约2,274套。而截至2025年9月的一年内,基督城已批准 3,964套新住宅,完成目标的 175%。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建够”,而在于“能不能在合适的地方建出合适的房子”。

30年规划,必须贴近真实生活

建房子不是为了完成电子表格上的数字,而是因为人们需要居所。住房需求受三大因素驱动:人口增长、老旧住房更新、家庭结构与生活方式变化。这些变量不断变化——移民可能激增,家庭规模缩小,老房子同时进入淘汰期——这些都不可能按30年计划精确发生。因此,长期住房规划必须是一个动态框架,而不是一份固定预测。

市场最终决定住房何时、何地落地,规划必须与这种现实节奏同步。

“隐形边界”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是政府、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该明白:基督城、Selwyn、Waimakariri之间的分界线,只是地图上的线条。除了收垃圾或缴地税的机构不同,Halswell与Prebbleton、Belfast与Kaiapoi之间几乎没差别——只是多开十分钟车而已。如果买家在 St Albans 或 Spreydon 买不到理想住房,Lincoln 或 Rangiora 就成了自然替代。对于从奥克兰南迁的人来说,45分钟车程换来1000平方米地块、价格还打七折,这更像中大奖而非妥协。

“可负担”未必意味着“便宜”

基督城房价比奥克兰低得多,这种差距正推动人口迁入坎特伯雷地区。但“便宜”≠“负担得起”。开发商通过小户型、小地块、高密度布局来控制成本,但真正的可负担性还取决于家庭收入。如今,50平方米单身公寓、250平方米小地块已成新常态,市场正在适应中。不过,对许多家庭而言,后院梦仍未消失,只是离城市更远了。

区域联动与交通考验

随着基督城“向上发展”,Selwyn 和 Waimakariri 正“向外扩张”。这不是失败,而是平衡。但前提是——交通与基础设施必须同步发展。

根据新西兰统计局预测,大基督城地区人口将于 2050年达到70万,2070年接近100万,而实际增速可能更高。如此规模的增长,要求城市规划同时兼顾密集开发与外延扩张。

大基督城联盟的空间规划曾试图引导这一进程,但过于偏向城市内部的密集化,几乎忽略了外围开发。这种片面思路,与坎特伯雷的实际增长模式并不匹配。

未来要保持宜居与连通,区域发展必须“双线并行”:核心区紧凑高效,边缘区配套完善。

机遇在前:从“能建”到“建得好”基督城已证明自己能建出数量,现在要追求的是结构与协调。只有让高密度住宅、生活型社区与基础设施规划步调一致,城市增长才真正可持续。

Selwyn 和 Waimakariri 已不再是边缘地带,而是坎特伯雷住房版图的关键部分。若能在增长与宜居之间取得平衡,基督城不仅是在建房,更是在为新西兰树立可持续区域发展的样板。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ਟਿੱਪਣੀ
ਲੈਣ-ਦੇਣ ਦਾ ਇਤਿਹਾਸ ਦੇਖਣ ਲਈ ਲੌਗਿਨ ਕਰੋ
ਕੋ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