ਸਾਂਝਾ ਕਰੋ

控制通胀,只能靠勒紧裤腰带?央行犹豫,有人呼吁剔除地税

ਸਾਰ有经济学者呼吁,或许可以考虑两种方向:一是将行政性价格排除在目标通胀之外;二是设定机制限制政府价格调整幅度。

后花园10月22日报道

新西兰9月季度通胀数据公布后,引发各界对当前物价上涨原因及应对方式的关注。尽管官方数据显示通胀水平仍在控制范围内,但部分关键领域的价格涨幅却对民众生活带来实质压力。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通胀略有回升,“行政性价格”成推手

新西兰统计局10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为3.0%,高于6月季度的2.7%。虽然这一涨幅仍处于央行设定的1%至3%的目标区间内,但其构成引发了关注。

数据显示,地方政府税费和支付上涨8.8%,是季度通胀上涨的最大因素,贡献超过四分之一。全年来看,电费上涨11.3%、租金上涨2.6%,也成为主要推手。综合来看,电费和地方税收合计贡献了全年通胀增长的近20%。

央行观察:剔除特殊价格后,通胀趋势稳定

新西兰央行(RBNZ)此前已经预估通胀将在目标区间上限附近波动。该行指出,此次通胀上涨主要受“行政性价格”(如政府收费)、食品和部分贸易品价格推动。

不过,央行也特别说明,剔除这些因素后,国内非贸易品的通胀水平其实正在下降,并未偏离价格稳定的整体趋势。

换言之,虽然数据有所回升,但经济整体尚未出现广泛的价格压力。

房贷族承压,央行态度审慎

尽管通胀看似温和,但房贷持有者对未来利率走势仍感到不安。由于央行控制通胀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调整官方现金利率(OCR),市场普遍担心如果物价继续上涨,利率可能再度攀升,增加借款成本。

不过,央行当前的倾向是维持宽松政策。10月8日,RBNZ已将OCR降至2.50%。外界预计,在11月26日的年终政策审议中,央行有可能进一步将利率降至2.25%,甚至在明年初下调至2.00%。

央行认为,尽管短期内受到“行政性价格”拉动,但因经济整体疲软、产能闲置,通胀有望在明年回落。

结构性通胀引发公平性讨论

近年来,地方税费、电力等“非市场化价格”上涨速度明显高于普通商品。这些涨价由政府和地方当局决定,消费者缺乏选择权。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普通家庭在房贷、电费、食品方面面临高压,却又成了央行调控通胀的“第一目标”,这一结构性不公平值得反思。

根据RBNZ数据,全国约三分之一家庭持有房贷,正是这一群体首当其冲承受加息压力。与之对应的是,推高通胀的主因却是他们无力控制的行政收费。

是否该重新设定通胀目标?

有经济学者呼吁,或许可以考虑两种方向:一是将行政性价格排除在目标通胀之外;二是设定机制限制政府价格调整幅度。

但这两种方案都存在挑战。若排除部分价格因素,通胀指标的代表性将受质疑;若限制政府和地方当局加价,将触及更复杂的财政与政策制定机制。

也有观点认为,当前以2%为中心的通胀目标,已不再适合快速变化的现实环境。如何平衡控制通胀与维持民众负担,将是政策层面的重要议题。

消费信心尚未恢复,经济仍待观察

尽管央行多次下调利率,市场利率也随之回落,但消费端反应仍较谨慎。专家指出,持续的价格压力和高利率已在民众心中留下“阴影”,影响了日常支出决策。

央行也承认,家庭行为趋于“保守”,即便利率下降,许多家庭仍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

分析人士表示,除非整体经济环境明显改善,否则公众支出意愿难以恢复,而这也将拖缓经济复苏。

展望未来,夏季或将带来局部反弹,但外部风险仍需警惕,尤其是国际通胀传导带来的新一轮输入性压力。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ਟਿੱਪਣੀ
ਲੈਣ-ਦੇਣ ਦਾ ਇਤਿਹਾਸ ਦੇਖਣ ਲਈ ਲੌਗਿਨ ਕਰੋ
ਕੋ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