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或涨至18%,低收入家庭将获抵税补贴
后花园7月3日综合报道
在新西兰,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缴税,不光是发工资时要扣税,去奶茶店、超市购物,甚至网购时,也都在交税。
这种税叫做 GST,也就是商品和服务税。每当人们抱怨物价太高时,超市往往会提醒大家:别忘了,新西兰的食品价格里包含了15%的GST。而在澳大利亚、英国和爱尔兰,很多商品是不收这笔税的。
GST 是个“多功能”税种,不仅操作简单,还能为政府带来可观的收入——明年预计能提供超过 300 亿纽币,用来支持各种公共服务。
不过,这种税在“公平性”方面却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它是累退税,也就是说,低收入者反而要花掉更大比例的收入来缴税。他们的每一块钱基本都花在日常必需品上,没法像高收入者那样省下钱来储蓄或投资。
上周,新西兰税务局(IRD)发布了一份《长期洞察简报》,这是他们每三年必须提交一次的报告,用来分析未来的趋势、风险和机会,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这些内容代表的是官员们的专业看法,不代表政府立场。
在这份报告中,IRD首次提出了一个敏感但现实的建议:把 GST 税率从现在的 15% 提高到 18%,然后通过一种“抵税补贴”的方式,把部分新增税收退还给低收入家庭,减轻他们的负担。
其实,前任税务部长 David Parker 在任期最后阶段还推动通过了《税收原则报告法案》。他说,这个法案并不是要政府非得采取某种税制,而是提供一个客观的判断标准,让大家可以从公平性、执行效率、管理成本和灵活性等角度评估现有税制。
但这个法案没能存活多久。新政府上台后,现任税务部长 Simon Watts 在去年12月圣诞节放假前,用“紧急程序”直接废除了这项法案。
把钱还给真正需要的人
IRD模拟了将 GST 提高3个百分点,并通过抵税补贴将部分新增税收返还给低收入家庭。
“我们的建模显示,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保护低收入家庭免受GST上调影响,但同时也突显了精准定位与实施简便性之间的权衡难题。”
Tax Justice Aotearoa主席Glenn Barclay认为,GST抵税补贴值得考虑。
“这类税收对工薪阶层和贫困人群的影响最大,我们需要纠正这种失衡,让有能力多缴税的人承担更多,也要解决GST的累退性问题。”
每逢大选,总会有人提议“调整GST”,以减轻其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毛利党曾提出取消食品GST,工党党也曾承诺将水果和蔬菜免税。
然而,一旦上台执政,几乎没有政府真正推行这类政策,因为它的行政成本过高。英国的案例表明,当政府取消电子书的增值税(VAT)时,商家直接将这笔节省收入囊中,并未让消费者受益。
英国还经常爆发关于某种产品是否属于“食品”的法律纠纷。例如著名的Jaffa饼案,其制造商称其为“蛋糕”(免VAT),但税务局认为它是“饼干”(应征VAT)。
又如,去年生产Mega Marshmallows的厂商拒绝支付50万英镑的VAT,理由是这种5厘米高的巨型棉花糖不是“糖果”,而是美式甜点S’mores的“必要原料”,需要烤制后夹在两块饼干中间食用。这类争议比比皆是。
更简单的解决方案
税务顾问Terry Bauche表示,相比为特定食品、健康和教育产品设定豁免,对低收入者实行GST抵税补贴无疑要更易于执行。
去年,Baucher在其播客中采访了 Inland Revenue 的政策顾问Andrew Paynter。Paynter曾获得Tax Policy Charitable Trust奖学金,并以设计GST抵税方案而获奖。按他的2023年模型推算,若将GST提高至18%,政府每年可增加至少50亿纽币的税收。
政府已经有一套识别低收入者的标准,例如:Working for Families(家庭补助)、学生津贴和社区服务卡。这些标准完全可以用来界定谁有资格获得GST抵税补贴。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知名税法教授Rita de la Feria的研究,现今科技已能实现“销售点退税”功能。
责编:char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