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贷族注意!通胀重燃,地税飙升,新西兰人钱包遭殃,利率就此触底了?

摘要通胀回升至3%对于降息前景和房地产市场影响不大。因为在可控的通胀环境下,央行能够继续放心降低利率。话虽如此,仍有潜在的风险:如果通胀并非如预期般下降,央行可能被迫放慢或暂停降息进程,房市复苏的步伐也会被拖缓。

后花园10月20日报道

根据新西兰统计局(Stats NZ)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9月的年度通胀率(CPI)已升至3.0%,为2024年6月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涨幅高于上季度(6月季度)的2.7%,正好触及新西兰央行1%~3%的通胀目标区间上限。本季度物价环比上涨1.0%。通胀重回3%的消息并不意外,多数经济学家此前预测年通胀率将在3%左右,与此次公布的数据大体一致。央行也在早前的货币政策报告中预期到通胀可能短暂破3,但强调只要核心通胀可控且非贸易品通胀放缓,就不至于对这一“小幅越线”过度紧张。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住房成本成通胀主要推手

最新数据显示,推动通胀率上升的主因几乎全部来自住房及家庭公用事业相关的支出。其中,电力价格飙升最为显著:同比上涨约11%,单项即贡献了约10.1%的全年通胀涨幅。统计局价格部门发言人Nicola Growden指出:“年度电价涨幅达到11.3%,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最高水平”。除了电费,新西兰家庭每年缴纳的地税也上涨了8.8%,贡献了约9.2%的通胀涨幅;全国平均房租同比上涨2.6%,同样贡献约9.2%。这三大住房相关支出合计占CPI商品篮子权重的17%,是本轮通胀反弹的主要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房租也是通胀“三驾马车”之一,但其涨幅相对温和,甚至创下近四年来新低。截至9月的年租金通胀率仅2.6%,为2019年中以来最低的年度增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住宅租赁市场供需宽松、需求疲软的局面。

经济学家的分析显示,推高通胀的因素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一次性成本冲击,未来通胀压力有望缓解。

首先是电力价格:今年电价创下数十年最大涨幅,部分原因在于能源市场调整和批发成本上升。但这种两位数的跳涨难以年年重复,未来电价同比增速预计将放缓。不过,新西兰能源市场的结构性问题短期内不易解决,电价水平可能会在高位企稳而非迅速回落。

其次是地税:今年9月季度的地税涨幅(8.8%)虽低于去年同期的12.2%,但仍高于2018年至2025年约7.3%的年均增幅。鉴于各地政府财政压力犹存,未来几年地税增长率可能仍高于通胀水平。

再看租金:目前租金涨势已明显放缓,背后有净移民减少、住房市场低迷等原因。随着人口增长放缓、住宅供应相对充足,短期内租金难以出现大幅飙升。一些分析指出,在房市低迷和移民放缓的背景下,新建住房成本和租金都有望进一步回稳甚至下降,从而减轻通胀压力。

食品价格方面,虽然过去一年食品通胀高企,但近期已有降温迹象:9月食品价格出现0.4%的月度下跌。农产品收成改善和国际粮价回调,预计将令食品通胀继续放缓。总体而言,本轮将通胀推高至3%的主要因素大多具有阶段性特点,并不会持续。

ASB银行高级经济学家Mark Smith就指出,地税、保险、电力、烟税等“行政管理类”价格上涨对通胀的推波助澜作用不可小觑,它们合计贡献了新西兰年度非贸易品通胀的大约30%。但这类成本冲击多属于政策或供给端因素,使通胀数据看上去偏高,却未反映需求过热的全面压力。剔除这些“一次性”成本影响,核心通胀实际上更接近2%。这意味着,只要后续没有新的类似冲击出现,这些推高通胀的力量将逐渐消退,通胀有望回归温和水平。

当然,仍需警惕部分上行风险。新西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讨论中提到,企业仍面临一些由行政管理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如地税和能源收费等。如果这些成本居高不下,可能在短期内继续对物价形成支撑。央行官员承认,虽然他们的基线预测是通胀率将见顶回落,但不排除通胀“更高更久”的可能性。

通胀见顶or继续攀升?

最新的3%通胀是否意味着通胀将重新回到上升通道?大多数经济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普遍认为,此次升至3%很可能是本轮通胀周期的峰值,通胀率未来将大概率重回下行轨道。

ASB银行的Mark Smith就判断,“约3%的年通胀时期将是短暂的”,随着经济中产能过剩扩大、国内需求依旧疲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等因素作用,下年通胀将逐步回落至约2%的水平。

另一家主要银行BNZ的研究主管Stephen Toplis也持类似观点:他指出9月物价数据整体略低于预期,这为通胀见顶回落提供了早期信号。

Toplis表示,第三季度CPI年率应已见顶,第四季度开始将有所回落。尤其是食品价格多年首次出现月度下滑,年租金涨幅也降至十年来最低,这些都表明新西兰本土的通胀压力正在缓慢消退。新西兰央行本身对通胀前景的判断也相对乐观:该行预计通胀率将在2025年末至2026年上半年期间逐渐回落并稳定在2%的目标中点附近。根据央行最新的预测,通胀率在2025年第三季度触及3.0%后将开始下降,明年年中有望降至约2%。

需要强调的是,即便通胀率走势趋于下行,生活成本压力并不会立刻消失。经历过去两年的物价飞涨后,许多家庭早已感受到收入增长跟不上开支上涨的痛苦。据ASB估算,自2019年底以来,新西兰家庭整体生活成本已累计上涨约25%,其中食品、住房等基本必需支出的涨幅更高。换言之,尽管通胀率已从疫情后的高峰(2022年中曾达7.3%)大幅下降,但物价总水平基数抬高,使居民实际购买力明显削弱。因此,哪怕通胀不再继续攀升,已发生的价格上涨仍将对家庭预算构成长期影响。一位经济学家形象地说:“数据上看通胀缓和下来了,但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往往滞后”。这意味着通胀回到合理区间后,降低生活成本、提振实际收入将成为经济复苏道路上的重要课题。

通胀触及央行忍耐上限

年通胀率重新触及3%的消息发布后,不少人关心这对新西兰央行意味着什么。按央行的授权,通胀目标区间是1%-3%,理想中将年通胀稳定在2%左右。因此,3.0%的读数正好位于目标上限,似乎在合意范围之内但也几无余地。通常来说,当通胀逼近甚至突破目标上限时,央行会面临维护物价稳定的压力,可能需要收紧货币政策以防范通胀预期失控。

然而此次情况有所不同:首先,通胀率冲上3%并非意外失控,而是在央行预判和容忍范围内的“预期内上升”。早在10月初,新西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决议记录中就指出,预计9月季度年度通胀将达到约3.0%,主要反映了行政类价格、食品和部分贸易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央行同时强调,如果剔除那些行政管理价格的影响,季内非贸易品通胀其实仍在下降,已接近物价稳定所要求的水平。由此可见,央行对通胀触及3%已有心理准备,将其视为短期内的“统计现象”,而非更深层次的通胀失控。

其次,央行当前更关注的难题在于经济增长乏力和产出缺口,而非通胀超调。正如央行在最近声明中所言,由于经济存在“显著的过剩产能”,未来通胀有望在需求疲弱的背景下回落到2%目标中点附近。换句话说,经济疲软反而在帮助压低通胀,因此央行短期内对物价上涨并不“过度敏感”。

降息受影响?

通胀数据发布后,下个月的官方现金利率(OCR)审议备受关注。这将是2025年的最后一次利率决议。目前官方现金利率为2.5%,本月初央行意外大幅降息50个基点(从3.0%降至2.5%),以提振疲弱的经济。展望11月,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和经济学家依然预计央行将继续降息0.25个百分点至2.25%。这一预期在通胀数据公布后并未发生改变:原因在于通胀上行基本符合预期,且核心通胀走势温和,央行无需因此调整既定的宽松路径。ASB等银行的分析认为,最新通胀数据“支持更多的降息”,未来贷款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该行预计11月央行将降息25个基点。

可以设想,如果这次公布的通胀数据远超3%、重新越出目标上限,央行的两难处境就会加剧,11月是否降息可能会成为未知数。但现实是年通胀率恰好持平目标上沿(3.0%),因此,“通胀暂时破3%”的叙事依然成立,央行可以按部就班推进原定政策,即于11月再度小幅下调OCR。

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几何?

随着利率下行,不少观望的买家或投资者可能重拾购房意愿,房地产交易活动有望回暖。一些主要银行已经对房价前景转趋乐观:例如Westpac预测新西兰房价在2025年将基本企稳,到2026年有望累计上涨约5.4%。这表明市场普遍预期,当前的房市低迷只是暂时现象,未来一年多在宽松货币环境下房价将逐步走出低谷。

当然,通胀反弹对房市的影响也有其复杂性。本轮通胀上升本身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住房相关成本(如地税、保险等)的上涨。这意味着房产持有成本提高,在短期内可能抑制部分投资需求。比如,房屋保险费同比上涨约5.6%,家庭日常维护成本上升,都提高了拥有房产的支出。再比如,地税的攀升会增加房东和业主的负担,可能降低投资房产的热情。

据ASB经济学家Chris Tennent-Brown介绍,未来几个月的一系列数据(包括GDP和住房市场指标)将是观察降息效果的关键。

综上来看,通胀回升至3%对于降息前景和房地产市场影响不大。因为在可控的通胀环境下,央行能够继续放心降低利率。话虽如此,仍有潜在的风险:如果通胀并非如预期般下降,央行可能被迫放慢或暂停降息进程,房市复苏的步伐也会被拖缓。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評論
登入可查看歷史成交記錄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