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来了!澳洲房市突然“卡壳”,最新数据当头一棒,或影响未来房价!
后花园2025年8月8日援引domain网站报道:最新分析显示,澳大利亚目前约有3万套已获批的潜在住房项目迟迟未开工,这主要受制于建房周期延长和高企的建筑成本。
根据Cotality对澳洲统计局(ABS)数据的分析,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仍有21.9万套住宅在建,数量与2010年代建筑热潮时期相当——但不同的是,如今房屋的完工时间明显拉长。
Cotality的研究主管Eliza Owen警告称,很多项目获批后就“卡”在施工环节。自新冠封锁结束以来,建筑成本大幅攀升,至今未回落至疫情前水平;而新公寓的平均完工时间已从十年前的约6个季度延长至超过9个季度。
雄心目标与现实差距
澳洲联邦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内交付120万套新住房。但Owen指出,历史上最接近这一目标的是截至2019年12月的五年间,全国完成了刚刚超过100万套住房。当时的背景是现金利率更低,公寓在审批中的占比更高,且包括海外买家在内的投资者需求更旺盛。
然而,高供应并未带来理想的住房结果。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澳洲住房自有率反而从67.2%降至66.2%。部分新建公寓甚至因质量缺陷严重而无法入住。
“我们以前也经历过大量建设,但住房结果很差。”Owen说,“不能只盯着供应量,还要看最终由谁持有、是否提升了自住比例、是否改善了生活质量。过去那段高供应时期,也伴随着很差的施工质量。虽然我支持更合理的建房标准,但房子不能盖得‘无法居住’。”
推进建设与疏通堵点
Owen支持简化审批流程、推动增加供应,但提醒如果施工管道本就拥堵,一味加快审批就像“给已经满的浴缸开更大的水龙头”。她建议政府应重点确保已批准项目顺利落地,例如提高生产效率,让房屋更快、更便宜地建成,同时维持质量。
可行办法包括推动模块化建造,以及提高建筑工人在州际和国际间的流动性。
Owen还提到,可通过减少住房需求来缓解供应压力,例如削减住宅投资的负扣税与资本利得税优惠、推行更广泛的土地税,或将自住房纳入养老金资产测试。
政策讨论升温
这份分析发布之际,美国两位记者的新书在澳洲政界走红,主张聚焦供给侧改革与减少繁琐审批,从而实现住房、基建、医疗的充足供给。据悉,该理念很可能成为本月在堪培拉召开的生产力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经济学家观点:审批与经济性是关键
Barrenjoey的首席经济预测师Johnathan McMenamin认为,政府仍需在审批上下功夫。他说:“目前的审批量与政府目标相比存在缺口。目标很有挑战性,但至少方向是对的,不过距离实现还很远。”
他认同供应管道受阻的根源在于“建房经济账不划算”。悉尼和墨尔本的房价增长乏力,加上高成本,令行业放缓。他主张应着重改善分区规划,让建公寓更容易,“这是达标的自然途径之一。”
McMenamin强调,增加供应的目标并非让房价普遍下降,而是通过稳定价格来提升可负担性。
他说:“供应越多,市场越稳。关键是持续关注供给端,而不是指望房价大幅下跌。”
(责编:Glor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