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l

“未来基金”来了!工党这步棋,究竟让新西兰更富,还是胡乱“画大饼”?

Opsomming工党希望借“投资未来”这一口号激发公众情绪,并重新点燃“是否应出售国有资产”的社会辩论,而这是一个公众普遍反对、对工党更有利的话题。但如果未来几个月工党无法提供清晰的规模、治理与回报预期,这项政策的加分效应将迅速被抵消。

后花园10月21日报道

工党党魁 Chris Hipkins 昨日公布了其在2026年大选前的首个经济政策:“新西兰未来基金”(New Zealand Future Fund)。这项基金被定位为工党经济愿景的核心,旨在将部分国有资产的红利重新投入本地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生产力,并让财富留在新西兰。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根据工党计划,政府将注入2亿纽币的初始资本,并以部分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公司的红利作为基金的长期资金来源。Hipkins 表示,虽然目前尚未披露具体资产名单,但“显然,我们现有的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公司将是优先考虑的对象”。他强调,这些资产的出售将受到严格限制,初始种子资产将受到法律保护,任何未来处置都需财政部长批准。

基金回报将同时包含财务与社会效益,某些投资或许不能立刻带来高额利润,但会创造持久的国家价值:更有韧性的产业、更稳固的社区、更低的成本,以及让人才留在本地的机会。

工党财政事务发言人 Barbara Edmonds 表示,该基金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对自己的投资方式”,“它将惠及所有人:建设基础设施、支持创新企业,创造稳定、高薪的工作岗位。”

不过,当记者 Ryan Bridge 追问基金将投资哪些企业、是否会支持诸如制造无人机等敏感行业时,Hipkins 仅表示,政府会设定“投资适用范围”,但不会干预具体决策。“会有关于他们该投资或不该投资什么类型企业的指导方针,但我们不会告诉他们具体要投谁。”

政策初衷:本土投资与长期价值

Hipkins 将未来基金视为“支持新西兰潜力的第一步”,其背后动机直指近年来的经济疲软与资本外流。他指出,长期投资不足导致许多本地创意项目缺乏支持,“我们创造的财富流向海外”,而未来基金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结构性问题。

基金旨在为新西兰经济注入“长期资本思维”,通过将国有企业红利圈定出来用于再投资,政府希望开辟税收之外的国家收入来源。这意味着基金不仅追求利润,更强调公共回报:创造就业、改善基础设施、扶持创新产业。

独立经济学家 Cameron Bagrie 对这一构想持谨慎乐观态度。

他认为,将原本用于政府日常运营的国企红利专款投入长期投资“看起来是正确方向”,“这是一场长远博弈,而非权宜之计。”

他提醒,若要获得回报,基金可能必须承担一定风险,但前提是治理结构需独立、透明且不受政治干预。

基础设施领域人士同样对此抱有期望。新西兰基础设施协会首席执行官 Nick Leggett 表示,这一基金“关注中长期如何为关键项目融资”,有望打破过去“繁荣—萧条”的投资循环。他指出:“政府若只谈蓝图却无资金支持,那毫无意义。未来基金若能稳定投资,将是非常积极的改变。”

Hipkins 也举例称,历届政府倾向于拿走国有电力公司的分红,而非再投资新发电设施,结果电价上涨、供应吃紧。未来基金若能将红利再投于可再生能源,将从根本上改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不是拿走红利,而是再投资。”

国际经验

未来基金的思路并非原创。在全球范围内,类似的主权财富基金早有成功范例,例如新加坡的 Temasek Holdings 与挪威的政府养老基金。这些基金通过集中管理国家资产,实现了财富的代际积累和经济稳定。

新西兰未来基金与这些模式既相似也不同。它与 Temasek 一样,旨在通过专业化运营提升国有资产价值,但不同之处在于其投资将主要集中于本地,而非全球市场。Hipkins 也承认,未来基金的收益率可能低于新西兰国家养老基金(NZ Super Fund),但其使命在于创造“更广泛的国家利益”而非追逐最高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新西兰财政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讨论建立类似的国家投资公司。现如今,工党试图在经济不确定时期再次推行这一理念,其政治含义不言而喻:既展示长期规划,又凸显与国家党“卖资产、引外资”的政策差异。

细节缺乏与政治风险

未来基金公布后,总理Christopher Luxon称这一政策“极其令人失望”。

“12页文件里三页是图片,其余都是套话。”

他批评工党以“市场敏感”为由拒绝公开哪些公司将被纳入基金,“简直是胡说八道”。

他还质疑,国企每年贡献的6亿至8亿纽币红利目前用于医疗与教育,“那这笔钱被转入基金后,缺口由谁来填?”

行动党党魁 David Seymour 更是将未来基金称为“又一个工党式烧钱项目”,与失败的 KiwiBuild 和 绿色投资基金(Green Investment Fund) 相提并论。

他讽刺说:“如果上届政府把那笔钱投入 KiwiSaver,大家可能都更富。”

在他看来,基金将让官僚根据“时髦”选项目,而不是依据投资回报。

优先党党魁 Winston Peters 则指责工党抄袭他去年提出的同名政策,并讥讽 Hipkins 是“Temu Hipkins”:意指其计划是廉价仿制品。Peters 表示:“模仿也许是最高形式的恭维,但这也太离谱。”

此外,分析人士担心基金可能面临治理与效率问题。由于初期规模有限,若投资集中于大型企业,小型创新公司可能被排挤。再加上缺乏明确的项目清单与回报预期,公众难以评估其可信度。正如一位企业高管所言:“没有细节,就没有信任。”

面子工程还是结构转型?

在支持者看来,未来基金象征着工党政策思维的转变:从“花钱”到“建设”,从依赖税收到主动投资,是一次结构性改革的尝试。但批评者认为,这更像是一场形象工程:在缺乏细节和透明度的情况下,政策更像是选举秀而非经济计划。

有评论指出,工党推出该基金的政治意图十分明显:它既可作为“经济愿景”的象征,又能在舆论上与国家党形成对比。Hipkins 希望通过这一计划,展示工党不再是“花钱党”,而是一个“建设党”。然而,若缺乏实际执行力,这种重塑形象的努力很可能适得其反。

经济评论人士认为,未来基金的最大考验不在理念,而在执行:它需要跨党派支持、专业治理和长期耐心。如果未来基金能逐步积累资本、带动本地产业增长,的确可能成为改变新西兰经济格局的“长跑项目”;但若细节迟迟未明,它或许将步 KiwiBuild 的后尘,成为“口号多于实绩”的象征。

NZ Herald政治编辑Jenée Tibshraeny认为,工党通过将“未来基金”与国有企业绑定,意在强化自己“保留并发展国企”的立场,从而与倾向于出售国企的国家党和行动党形成对比。这一安排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经济意义有限。

Tibshraeny指出,新基金规模较小,目标模糊,强调“支持新西兰企业”而非盈利最大化。它可能涉及高风险投资,甚至押注容易失败的项目。与超级基金相比,其规模和战略影响力均有限。工党希望借“投资未来”这一口号激发公众情绪,并重新点燃“是否应出售国有资产”的社会辩论,而这是一个公众普遍反对、对工党更有利的话题。

选举前景:工党重建信誉?

对于工党而言,未来基金既是政策工具,也是政治筹码。它让工党在选战初期拥有一个可展示的经济蓝图,重新占据话语高地:强调“国家投资未来”,而非“征税与分配”。这有助于修复过去几年工党在商界与中间选民中的形象。

然而,选民的判断最终取决于“可信度”。若未来几个月工党无法提供清晰的规模、治理与回报预期,这项政策的加分效应将迅速被抵消。正如一位政治评论员所说:“这项计划可能成为工党重塑经济形象的起点,也可能成为再次证明其‘口号政治’的证据。”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Kommentaar
Meld aan om historiese transaksierekords te sien
Verifikasiek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