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断才是王道”:专家呼吁央行一步到位,结束降息,否则房市将重现泡沫
后花园10月6日报道
央行该果断出手:Roger J Kerr论新西兰货币宽松周期的终点
财经专家 Roger J Kerr 在其最新分析中指出,时机与风险管理是央行决策的核心要素,而金融风险管理的本质,也正是对时机的精准把握。
他认为,在本周央行考虑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之际,必须重新审视这两项基本原则。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联储也正考虑在年底前再次降息,作为风险对冲措施,以应对联邦政府因预算僵局导致的停摆风险,这一停摆可能阻碍关键经济数据的发布,并直接拖累经济运行。
可能一次性降至2.5%
Kerr回顾指出,央行在8月的货币政策声明中已暗示,未来仍可能进行两次各0.25%的降息,将OCR从3.0%降至2.5%。央行之所以释放这一信号,是因为他们认为经济中存在大量闲置产能,经济扩张不会推高通胀。
不过,市场目前预期降息幅度略高于两次25个基点,这使Kerr认为,央行一次性降息0.5个百分点、直接降至2.5%是合乎逻辑的选择。在他看来,如今继续降息的下行风险有限,但这也可能伴随一个明确信号:新西兰的货币宽松周期将正式结束。
他警告说,若利率过低,可能重演债务驱动的房地产泡沫。过去五年的经验表明,当资金便宜时,新西兰人往往“疯狂”投入房地产。而此次经济复苏迟缓,正因为许多高负债房主将省下的利息用于还贷而非消费。
“一次到位”或为最优解
Kerr预计,如果央行下周三一次性降息0.5%,其随后的声明语气可能会比市场预期更强硬,暗示“降息一次到位”。他指出,这种“大降息+结束信号”的组合,反而不会对纽币造成传统意义上的打压。
因为若市场相信未来不会再降息,投机者反而可能回补空单、推高纽币。他同时强调,央行非常清楚当前通胀率仍高于3%的上限,而非跌破1%的下限。但央行的决策是基于预测而非历史数据。根据预测,通胀将在2026年降至2.2%,央行的信心主要来自对经济产能过剩的判断。
不过,Kerr提醒,新西兰的通胀并不会仅因产能利用率下降而自动回落。他引用长期观察指出,当产能利用率达90%时,通胀仍可能受到汇率、大宗商品与油价的影响。
他进一步警告,央行最不应犯的错误,是现在降息过度,明年通胀仍在3%附近徘徊,被迫在12个月内重新加息。这种“急松急紧”的政策节奏,会制造汇率与利率的剧烈波动,也与央行维持政策稳定的使命相悖。
因此,Kerr认为,央行本周应果断行动、并向市场释放清晰信号。若其2026年2.2%的通胀预测要成立,纽币必须回升,以抑制进口型通胀。
警惕再次过度刺激
Kerr指出,澳洲央行已经警惕通胀“粘性”上升,而新西兰经济远不如澳大利亚强劲。新西兰的通胀历来来自供给面而非需求面。央行若再次“过度刺激”,最终将为此付出代价。
他回顾说,过去五年,新西兰货币政策经历了“先过松、后过紧”的过山车式波动。如果现在再度大幅放松,将是又一次政策失误。
综上,Kerr认为,若央行本周果断降息50个基点并暗示宽松周期结束,纽币反而可能走强;而若仅降息25个基点且态度暧昧,市场将失望,纽币或短期下行。
美国经济风险上升:美元走弱
Kerr指出,近期美元走弱,部分原因在于停摆与关税政策带来的经济扰动。由于政府停摆,美国劳工统计局无法如期发布非农就业数据,而民间机构ADP的报告已显示9月就业萎缩。与此同时,ISM服务业PMI从55骤降至49.9,显示商业活动急剧放缓。
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国市场。高盛首席执行官 David Solomon 近期预测,美国股市将在未来两年出现“回调”,大量资金投入将无法获得回报。
Kerr指出,过去一旦美股下跌、全球避险情绪上升,纽币往往承压。然而这次或有不同:资本可能流入英镑、欧元、澳元和人民币市场,推动这些货币走强,而美元持续承压。
他观察到,今年欧元兑美元已从1.04升至1.1750,反映欧洲资金回流。纽币虽未能同步上涨,但若央行在本周明确结束降息周期,新西兰与美国的利差关系将开始反转。
目前,美联储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再降息三次,把联邦基金利率从4.0%降至3.25%。届时,新西兰是否能吸引全球资金回流,将取决于央行的果断与信号管理。
Kerr提醒,过去数年,油价与美元指数(USD Index)呈正相关。如果油价继续下跌至55美元,美元指数可能降至95,这将进一步削弱美元走势。
当国内负面因素出清后,他预期纽币/美元汇率将重新与美元指数同步。美元指数若降至95,纽币或重新站上0.60。
Roger J Kerr总结指出,央行当前正处在政策转折的临界点。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并明确宣告“宽松周期结束”,既可稳定市场,又可防止政策摇摆;而若犹豫不决,则无助于经济恢复,反而加剧货币波动。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政治不确定性、油价下跌与资本流向变化,正在为纽币反弹创造条件。Kerr认为,新西兰的关键在于:果断、清晰、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