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新西兰官方机构出手,区块链要成新风口?

著者: Charles
概要FMA 认为,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可能让市场运作更高效,降低合规成本、简化融资流程,并让更多人接触到以前门槛很高的资产。不过,他们也警告:代币化可能带来新的风险,比如监管不足、责任不清、系统复杂性增加。

后花园9月9日报道

2025 年,区块链依然是热门话题。各种预测满天飞,有人说今年能看到 4 个到 11 个“区块链大趋势”。像 Angelhack 这样的科技网站就给出了“最全清单”,涵盖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零知识证明(ZKP)、人工智能结合,甚至是几乎被人遗忘的 NFT(非同质化代币)。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他们认为,NFT 可能会在数字身份和证书验证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被政府和企业用来做安全认证和资产管理。配合更清晰的监管、AI 融合和更强的智能合约,NFT 和资产代币化可能会重新定义数字所有权。

不过,也有人泼冷水。另一家科技媒体 CIO 指出,区块链技术已经掉进了 Gartner 所说的“幻灭低谷”——NFT、Web3、去中心化交易所等都在其中。换句话说,市场的热情消退了。

即便如此,“监管越来越清晰”这一点还是被普遍认同。新西兰金融市场管理局(FMA)上周就发布了一份咨询文件,重点讨论“代币化”。所谓代币化,就是把现实世界的资产(比如房子、股票、艺术品)用数字代币来代表。这样,资产可以被拆分得更小、更灵活,让投资者能以低成本买到“碎片化”的份额。

FMA 认为,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可能让市场运作更高效,降低合规成本、简化融资流程,并让更多人接触到以前门槛很高的资产。不过,他们也警告:代币化可能带来新的风险,比如监管不足、责任不清、系统复杂性增加。

类似的担忧也出现在国际层面。国际清算银行(BIS)最近的报告指出,目前代币化规模还不大,不会冲击全球金融体系,但如果未来规模变大、又缺乏监管,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在欧洲,监管机构也注意到一种现象:有公司把股票“代币化”,变成可以 24 小时买卖的数字碎片。但问题是,这些代币并不一定赋予真正的股东权利,可能导致投资者误解。

总体来看,代币化现在既有机会,也有风险。支持者说它能让市场更开放、更高效;怀疑者则提醒,它可能只是老技术的“新包装”,并不比现有的股份分割制度先进多少。

咨询公司 McKinsey 总结得比较中肯:代币化六年前就被吹捧过,但进展有限。这次虽然看起来还是“老瓶装新酒”,但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或许真的能走出一条不同的路。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コメント
ログインして取引履歴を表示
認証コー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