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新西兰房地产与财经新闻汇总-降息与法拍齐飞,新西兰房市何去何从?
后花园 新西兰10月17日报道:
新西兰房地产市场正上演一出冰与火之歌。一边是部分经济学家对短期降息的乐观预期,另一边却是对央行“玩火”可能引发远期通胀的担忧。与此同时,创纪录的法拍房数量与高房价下租房者日益下降的幸福感,共同揭示了市场光鲜下的裂痕。
【新闻一、二】央行“玩火”?降息或为“昙花一现”,2027年利率恐重回4%
尽管市场普遍预期新西兰储备银行(RBNZ)将在下月再次降息,将官方现金利率(OCR)从2.5%下调至2.25%,但经济研究机构Infometrics的首席预测师Gareth Kiernan警告称,这种宽松或许只是“昙花一现”。
Kiernan预测,由于政府可能在明年大选前加快基础设施支出,经济将在2026年迎来增长高峰,但也可能因此埋下通胀再度抬头的种子。为抑制潜在的经济过热,储备银行或将从2026年底开启新一轮紧缩周期。Infometrics的报告甚至指出,到2027年年中,OCR可能回升至3%,在某些风险情景下,重返4%高位“绝不能被排除”。
这一观点在经济学界引发分歧。主流银行经济学家普遍欢迎央行的降息举措,认为这是对挣扎中的新西兰企业的“及时雨”。然而,Salt Funds首席经济学家Bevan Graham则将此举形容为在“绿色萌芽”上撒化肥,担忧央行可能“过度放松”,导致未来不得不更猛烈地“踩刹车”。
【新闻三】警报拉响!法拍房数量飙升至109套,高杠杆业主陷困境
与降息预期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市场上强制拍卖的“法拍房”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数据显示,自今年9月底以来,法拍房数量急剧攀升,在短短半个月内从90套飙升至109套,创下自2022年11月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一增长出现在房贷利率本已开始回落的时期。储备银行数据佐证了问题的严峻性:今年8月,各银行持有的不良贷款总额增加了1500万纽币,达到5.63亿纽币。分析指出,这表明问题的根源已非利率高低,而是部分借款人因失业或生意失败导致的“收入断流”。
最脆弱的群体,无疑是那些在2021至2022年房市顶峰时期,以低首付、高杠杆入市的业主。一旦失去收入,他们不仅难以还贷,房产价值的下跌更使其陷入“负资产”的绝境,最终可能房财两空。
【新闻四】房价越高越痛苦?研究揭示租房者幸福感持续下滑
当有房一族为资产升值而庆幸时,另外40%的新西兰人——租房者,却在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Motu Research与Victoria University的联合研究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房价上涨正在加剧新西兰社会的幸福感鸿沟。
该研究自2005年至2021年间的数据显示,新西兰房价上涨了惊人的142%。房价的每一次跳动,都意味着租房者可支配收入的缩水和生活满意度的下降。研究负责人Arthur Grimes教授直言:“将‘房价上涨’视为利好消息是错误的,这对社会中40%的租房者和整体经济都是坏事。”
报告建议,解决之道在于“多建房”,并通过谨慎的货币政策避免房价再次暴涨,同时大力改善租赁市场,为租客提供更有保障和尊严的居住环境。
总结与分析
当前新西兰的房地产市场,充满了矛盾与不确定性。央行的降息举措如同一把双刃剑,短期内或能刺激消费与投资,提振市场信心——经济评论员Tony Alexander的调查显示,计划增加消费的人群比例已升至近四年来最高。然而,远期的通胀风险和再次加息的压力,又为市场增添了阴霾。
法拍房数量的激增,则揭示了经济下行周期中,个体家庭财务的脆弱性。这警示我们,市场的宏观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真实困境。而房价与幸福感的负相关关系,更对以“居者有其屋”为荣的社会价值观提出了深刻拷问。
未来,新西兰的决策者们无疑行走在一条微妙的平衡木上。如何在刺激经济、控制通胀、保障民生与维持金融稳定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将是未来数年内最大的挑战。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无论是购房者还是租房者,这都将是一个需要加倍谨慎、步步为营的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