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涨钱包瘪:四成新西兰人削减必需品消费,三成有病难医
后花园9月25日报道
新西兰社会发展部最新报告显示,近年来生活成本危机对家庭的冲击愈发严重。
这份更新的社会凝聚力报告指出,生活成本上升不仅影响了新西兰,也影响了全球各地的社区,可能长期削弱家庭的经济安全,加剧劣势与不平等。
数据显示,五分之二的新西兰人认为收入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2018年至2021年期间,收入充足度一度改善,但此后再度下滑。
太平洋岛裔:2018年仅28.2%认为收入充足,2021年升至49.3%,但2023年又降至46.4%。
毛利人:从2018年的50.3%升至2021年的55.2%,2023年微降至53.9%。
欧洲裔:2021年73.2%觉得收入够用,2023年降至66%。
亚裔:2021年55.7%,2023年降至51%。
残障人士:2021年61.7%觉得收入足够,2023年锐降至44.2%。
在节省开支方面,削减新鲜水果和蔬菜消费的比例从2018年的23.3%上升到2023年的47.7%。2023年,三分之二的太平洋岛裔、55%的毛利人、59.3%的亚裔表示他们在减少水果蔬菜消费。超过六成的单亲家庭也在减少支出以节省开销。
尽管食品价格通胀在2023年达到峰值,之后涨势放缓,但价格并未明显下降。
Simplicity首席经济学家 Shamubeel Eaqub 指出,约四分之一的人因缺钱而时常或经常挨饿。他强调,社会最严重的分裂正源于贫困与不平等,这既有短期原因(衰退加剧),也有长期累积的结果。
他表示,低收入家庭的处境大幅恶化,已从传统的福利依赖者,扩展到“工薪贫困群体”和“老年贫困群体”。住房和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而收入却极度有限,过去还能依靠去省份生活来降低成本,但如今房价危机也蔓延到了省份,“退路”越来越少。
“贫困不仅对个人有害,也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很多富裕阶层觉得自己没事,但其实贫困和不平等带来的社会动荡最终会影响所有人。”
报告还显示,近三成新西兰人因经济原因推迟或取消就医,这一比例从2014年的13.5%升至2018年的25%,2023年进一步升至接近30%。
Fincap发言人 Jake Lilley 表示,许多理财导师发现客户在预算中往往赤字,一旦遇到意外支出(如看病),只能在就医与偿还债务之间做取舍。“人们在‘看病还是还债’、‘吃饭还是供暖’之间做选择,这不仅损害了个人长期健康,也增加了公共医疗系统和心理健康的压力。”
绿党共同党魁 Marama Davidson 直言数据“令人沮丧”,凸显了严重的财富不平等,许多人连基本的体面生活都负担不起,对体系的信任也在持续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