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ager

银行降息打折扣?揭示利率传导"缩水"真相

résumé综合来看,新西兰央行的降息政策并非“失灵”,而是受到银行利差、贷款结构以及监管要求等多重因素的掣肘,传导过程更慢、更打折扣。短期内,借款人可能还感受不到明显的轻松,但随着大量固定利率逐步到期、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潜在的资本监管松绑,利率的下行空间仍然存在。

央行降息为何难让家庭“感知”?

近几个月,新西兰央行连续降息,官方现金利率(OCR)从高点回落了 250 个基点。本来,这应该是能让房贷族大松一口气的消息,但不少人依然觉得房贷压力山大,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是政策没用,还是传导机制出了问题?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降息打折

的确,8月的OCR下调 25 个基点后,房贷利率的下降却并没有完全跟上。数据显示,大部分银行只传导了 15 到 20 个基点,只有 Co-operative Bank 全额传导了 25 个基点。这意味着对普通房贷家庭来说,降息的效果被“打了折”。

银行方面的解释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早已预期到降息,部分银行在政策宣布前就提前下调了利率。另一方面,约 20% 的房贷资金需要依赖国际融资,如果海外资金成本走高,也会限制银行下调利率的空间。因此,虽然政策利率下降了,但借款人的实际利息负担并没有同步减轻。

但是,相比之下,存款利率的调整更为慷慨。ASB、Westpac、Kiwibank 和 TSB 都把 25 个基点的降息全额传导到了活期存款,而 ANZ 和 Co-operative Bank 的调整幅度较小。这种“存款利率降得快、房贷利率降得慢”的现象,加深了公众对银行是否在玩双标的质疑。

降息效应存在滞后

全国最大的房贷经纪公司 Squirrel 的首席执行官 David Cunningham 指出,人们并未充分享受到降息好处,主要是因为新西兰家庭偏好固定利率贷款,导致新利率的传导缓慢。

货币政策需要通过银行体系和利率定价传导到消费者一端。理论上,OCR 下调会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使房贷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但这一过程往往需要 6 个月至一年半。新西兰的独特之处在于,八成以上住房贷款是以固定利率形式发放,且不少借款人只在一年或半年后重新定价。比如你去年签了一份 6.5% 的一年期合同,就算 OCR 现在降下来了,你还是得老老实实交完这一年。要等到合同到期重新定价,才能享受新的低利率。这就导致 OCR 的降幅无法马上体现在家庭账单上。

央行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央行表示,一般来说,OCR 下调 1%,两年期房贷利率在一个月内平均只会下降 0.34%,六个月后才能传导约八成。浮动利率反应较快,但固定利率需要时间逐步调整。因此,借款人短期内感受不到降息的全部好处,并不意外。

另外,疫情时期央行曾大放水,给银行注入了大量廉价资金。等经济恢复后,OCR 上调时,银行并没有把加息全部转嫁给房贷族。现在 OCR 降下来,银行也没有立刻把优惠传到底层。于是大家就会觉得没有充分享受到降息。

OCR降到2%?

Cunningham认为,央行高估了货币政策宽松的效果,实际上对家庭的影响相对有限。

“假设 OCR 最终降到 2.5%(央行的预测),那么 3 个百分点的降幅(5.5%→2.5%)只能给家庭带来了 1.5 个百分点的利率下降。”

“真正影响人们支付成本的是固定房贷利率,而不是 OCR。”

“家庭并没有得到太大好处,因此依然捂紧钱包。这让新西兰经济在衰退边缘徘徊。”

要解决这一问题,Cunningham认为 OCR 应该降至 2%。

“那样房贷利率到圣诞节就会降到 4%,帮助新西兰走出当前的困境。”

银行利差为何扩大?

另外,疫情以来银行扩大利差,也使零售利率下调幅度小于OCR。

银行利差即净息差(NIM),是指银行贷款利率与存款或批发资金利率之间的差额。根据 KPMG 2023 年的《金融机构绩效调查》,新西兰银行的净息差约为 2.34%,显著高于 2019 年的 2.1%。看起来不大,但对几千亿的贷款规模来说,利润可就很惊人了。

这一现象引发了“银行割韭菜”的质疑。不过,真实原因没有这么简单粗暴。

首先,行业竞争不足。新西兰银行市场几乎被四大银行垄断,占了九成以上的份额,没太多竞争压力。再者,资本监管要求上调也推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如央行设定的资本充足率。这些都有可能“推高”利差。

新西兰净息差为何比其他国家高?

在国际比较中,新西兰银行的净息差通常高于许多经济体。澳大利亚四大银行的NIM大约在1.8%—2.0%,美国大型银行NIM接近3%。欧洲银行由于长期低利率政策,其净息差常年低于2%,部分大型银行甚至只有1%。

应当说,新西兰的2.34%属于偏高水平,但考虑到市场规模小、竞争度不足以及监管要求较严,这一水平并非异常。

给银行松绑,利率能更低吗?

最近,新西兰央行提出要下调银行资本持有量的要求。官方理由是与2019年上一次资本审查相比,现在央行“风险偏好更高”,因此可以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放松监管。但实际上,政府的施压可能起到了作用。

资本充足率本质上是银行为吸收意外损失必须持有的“安全垫”。资本要求越高,银行放贷时就要准备更多自有资金,贷款利率往往也会更高。反之,放松资本要求意味着银行融资成本下降,理论上有助于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上升,从而改善借贷条件。

过去几年,银行业和政界对央行的资本要求一直颇有微词。2019 年设定的标准,使得新西兰银行业的资本要求成为可比国家中最高之一。银行认为,这推高了贷款成本,削弱了竞争。财政部长 Nicola Willis 也直言,过高的资本门槛限制了农业、社区住房等部门的贷款供应,对经济增长形成了阻力。

从理论上讲,银行如果需要持有的资本减少,贷款资金的“成本”就会下降。举例来说,如果银行原本需要为每发放1纽币贷款持有10分资本,现在只需持有5分,那么它就能用同样的资金支持更多贷款。这样,银行可能愿意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更多客户。

此外,放宽资本要求还能降低新进入者的门槛,比如金融科技公司或小型银行。这种竞争加剧,也可能促使现有大银行调低利率,以保住市场份额。

不过,央行似乎是担心大家预期过高,反复强调资本规则的调整不会立即或显著改变贷款利率,因为OCR和批发市场利率的作用更关键。

需要耐心

应当说,新西兰的货币政策传导仍在发挥作用,只是过程比以往更缓慢、更复杂。Kiwibank 首席经济学家 Jarrod Kerr 指出,在 OCR 下调 250 个基点之后,一年期固定房贷利率已从7.5%降至5%以下,许多借款人的利率将在未来 6 个月内重新定价。BNZ 首席经济学家 Mike Jones 也强调,平均支付利率下降幅度有限,但随着45%的房贷在半年内重定价,年底有望降至约5%。这些数据说明,货币政策效果正逐渐显现,只是需要时间。

Westpac 首席经济学家 Kelly Eckhold 则提醒,利率变化的影响并非人人相同。对于有大量储蓄的家庭,降息意味着收益降低。因此在评估政策效果时,单纯认为降息有助于解放人们的钱包是片面的。

综合来看,新西兰央行的降息政策并非“失灵”,而是受到银行利差、贷款结构以及监管要求等多重因素的掣肘,传导过程更慢、更打折扣。短期内,借款人可能还感受不到明显的轻松,但随着大量固定利率逐步到期、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潜在的资本监管松绑,利率的下行空间仍然存在。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commentaire
Connectez-vous pour consulter l'historique des transactions
code de vér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