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内幕曝光!行长不是“老大”?真正拍板利率的是这个六人团队
BusinessDesk 财经编辑 Rebecca Howard 报道称,Anna Breman 将于 12 月 1 日出任新西兰储备银行(RBNZ)行长。尽管新头衔意义重大,但在制定利率决定时,她与其他委员会成员一样,只有 一票。她将接手一个必须通过“共识”达成政策决定的货币政策委员会(MPC),这套制度自 2018 年结束“单一决策者时代”以来不断完善。
委员会目前有六名成员(可介于五至七名),而一项利率决定往往需历时近两周,由数十名工作人员参与、超过 200 页的分析文件支撑,并伴随成员口中“充分且激烈”的讨论。
巨大的努力
即将离任的行长Christian Hawkesby表示,为了形成如今的共识式决策机制,RBNZ 付出了巨大努力。
他强调,关键在于尽可能推迟对最终决策的讨论,让委员先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倾听各种分析、吸收各种观点。
他指出,与其他国家动辄七到九名货币政策委员并早已发表立场演讲不同,RBNZ 的委员在进入讨论前保持真正的“倾听模式”,这是其制度的独特之处。
成熟的讨论
助理行长Karen Silk表示,委员会内部讨论可能激烈,但始终“就事不就人”,属于“非常成熟的讨论”。
她强调,这不是群体思维,也不是由某一个人决定其他人怎么想,而是一个允许不同意见正面交锋的健康过程。
Howard 报道称,近年来 RBNZ 因低估疫情后通胀、长期保持低利率、加息又过快等受到外界批评。一位前外部委员向她表示,央行并非总能完全正确,“但我们确实尽力了,只是事后检讨总会显得更容易。”
“决策包”的形成
流程的第一步,是委员会成员阅读由预测团队准备的大量资料。
首席经济学家 Paul Conway 一方面是委员会成员,另一方面负责领导提供分析的团队。他解释,他们会在正式会议前进行一次“预备MPC”(pre-MPC),先形成早期预测,再塑成提交给委员会的“决策包”。
这份超过 200 页的资料通常会在决策前的周五发送给委员。Silk 表示,她经常需要整个周末来消化这批内容,而这些资料往往是团队耗时数周乃至数月研究而成。
进入密集会议
Howard 指出,从下周一开始,委员会正式进入“密集讨论阶段”,场景类似于“加强版预算锁定会议(Budget lock-up)”。委员们全天待在央行,各分析团队轮流汇报他们的论文与观点。
Conway 表示,最初几天委员主要处于“倾听模式”。
在听取最新数据(如通胀率、GDP)和预测内容后,委员会会将其中重要部分装入未来公布的货币政策声明。
“踢轮胎”与修正预测
随后,委员会进入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讨论,Hawkesby 将这一阶段形容为“踢每一个轮胎”,逐项检查假设与风险。
Conway 也回忆了 2023 年气旋 Gabrielle 的情况:委员会需要迅速调整预测,“当时就是 MPC、经济部门的人、一块白板和几支记号笔——集体的脑力激荡”。
完成预测后,团队会为委员提供政策选择,例如加息/降息幅度的利弊。
会议记录的形成
Howard 指出,经济部门会在不同阶段调查委员对风险的理解,以帮助撰写“会议记录”(Record of Meeting)。
Conway 表示,在周末,团队会开始整理会议记录,以反映一整周的讨论内容。会议记录目前在每年七次会议后全部公开。
部分市场人士,如 Westpac 首席经济学家 Kelly Eckhold,正推动RBNZ未来在记录中标注各委员的具体立场。
Conway 强调,会议记录应该成为市场的重要参考:“读五分钟,就能感受到当时房间里的氛围。”
最终决定
直到最后阶段,委员才会讨论实际的现金利率决定。Conway 表示,经过如此透明的流程,几乎不可能在周三早上对最终结果感到意外。
过去 30 多次会议中只有两次真正投票:一次在 2023 年 5 月,一次在 2025 年 8 月。若票数打平(在六人结构下可能发生),行长的票将成为决定票。
严格的保密期
由于利率决定具有市场敏感性,RBNZ 对保密极为严格。所有 MPC 成员与央行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行为准则并签署合规声明。在决策前两周,会进入“禁声期”,成员不得与媒体或市场参与者会面。
只有财政部长会在公布前获提前通知。
市场普遍预计即将到来的公告将降息 25 个基点至 2.25%,但也有人预测降息 50 个基点。
若想知道争议点在哪里,答案将在会议记录中揭晓。
Conway 最后表示,无论讨论多激烈,“会议结束后大家都很融洽,会一起喝咖啡、吃司康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