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降也救不了房市?专家:未来的财富不在房子里
后花园11月19日报道
几十年来,房地产一直是新西兰人最钟爱的资产类别。从自住房到投资房、海边别墅,“砖头和水泥”长期被视为通往财富的最可靠途径。然而,投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经历了利率飙升、建筑量创纪录、住房可负担性恶化之后,房地产不再如昔日闪亮。与此同时,股市不断上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思考:未来的回报,也许并不在房产,而是在多元化投资组合中。
新西兰对房地产的执迷无可争议,但曾经支撑房价稳步上涨的“黄金组合”:低利率、高移民、房价单边上升已经被打破。出租房的现金流被挤压,高利息成本及税务规则的变化进一步吞噬回报。
推动过去十年房市上涨的结构性力量,现正逆转。其中最显著的是移民放缓。截止 2025 年 9 月的一年内,净移民仅为 12,434 人,是过去 13 年里最疲弱的非疫情时期表现。这与 2023–2024 年创纪录的移民热潮形成鲜明对比,而当时人口增长是支撑需求的关键。
信贷环境同样紧缩。央行自 2022 年重新启用贷款价值比(LVR)限制,并在 2024 年引入债务收入比(DTI)限制,这些规则抑制了投资者行为、减少投机活动,使房市进入更温和的周期。此外,银行审查借款能力的标准依旧严格,这将持续压制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 14 个月的降息仍未真正激活房地产市场。疫情期间 OCR 降到 0.25% 时,房市一度狂热;而当 OCR 在 2023 年升至 5.5% 时,热度迅速降温。如今 OCR 已回落至 2.5%,商业银行也将大部分降息传导给借款人,但市场反应依然平淡。
部分原因在于:约 40% 的房贷持有人尚未从高利率周期中“落地”。未来重新定价的确可能带来一些动能。但即便如此,他们锁定的利率仍远高于疫情期间的超低水平(尤其在通胀处于区间上限时)。
未来一年房贷利率大致将维持在 4–4.5% 左右,按历史标准来看仍算低,但已经不可能回到推动 2020–2021 房价狂飙的 2–3% 水平。
房价预期也明显降温。央行最新调查显示,未来一年的房价通胀预期仅为 3.47%。QV 数据进一步印证房市降温:截至 10 月的三个月内,全国住宅估值下跌 0.8%,平均房价同比持平,但仍较 2022 年高点下跌近 14%。
另一方面,可负担性依旧严重受限。新西兰的房价收入比在发达国家中依然名列前茅,即便利率降低,房价也难以快速反弹。对首次购房者和新投资者来说,凑出首付仍是巨大难题。
与此同时,住房供应已不再短缺。疫情后的建筑热潮新增了大量住房,如今许多进入市场,带来了高挂牌量与低涨幅。此外,租金正在下降,与传统观点:租金与房价或通胀同步上涨相悖。
在房市承压之际,其他投资类别的吸引力却在增强。全球股市强劲上涨(截至 10 月底标普500上涨 16%),新西兰股市过去六个月上涨 14%,并创近期新高。市场平均股息率约 3%,与一年期定存相当,加上潜在资本增值,优势明显。
过去几十年,房地产之所以胜过股票,原因在于加杠杆与可观的资本利得。但如今,这些顺风已不复存在。CoreLogic 数据显示,新西兰的平均租金回报率约 3.2%,与股息率接近,却需承担更高的成本与风险,并缺乏流动性。
恢复房贷利息抵扣对投资者有益,但不足以恢复房产的统治地位。许多出租房扣除利息、保险、地税、维护后,净收益几乎为零。同时,住宅投资者还面临政策不确定性,例如工党拟自 2027 年对住宅及商用物业实行 28% 资本利得税,这可能改变投资行为,让部分房东重新思考是否继续押注房市。
相比之下,股票与基金的税制更稳定透明。PIE 框架将税率封顶在 28%,回报可高效复利增长,不用承担物业维护、负债或政策反复。
投资格局正在改变。年轻一代因高房价被迫转向 KiwiSaver 与基金,偏好流动性高、透明度高、全球分散的投资方式。参与投资平台、增长型基金的人数激增便是例证。与此同时,年长投资者也在分散风险,从房产转向更稳定的收益型基金。
新西兰房市已进入新的时代。尽管利率下降,但结构性制约——高供应、弱移民、紧信贷、低可负担性、租金承压、以及可能到来的资本利得税——都会限制房价上涨空间。
反之,降息、通胀缓和、企业盈利改善正重新点燃股市。许多长期依赖房地产增值的投资者,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未来的财富路径。一个时代正在改变:对许多人来说,未来最聪明的投资,不再是房子,而是面向新经济的多元化投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