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亏105亿纽币!央行:未来仍会考虑量化宽松
尽管OCR仍是新西兰央行在应对类似新冠疫情等极端事件时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但央行首席经济学家 Paul Conway 表示,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Large Scale Asset Purchase, LSAP)依然是央行政策工具箱中必不可少的选项。
Conway 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旦OCR触及其有效下限,也就是说,它无法再降(即使略微为负,也不会太低),我们就需要有其他工具。我们认为,在极端经济危机(例如疫情)下,货币政策委员会始终需要保留 LSAP 这一手段。”
这番言论出现在他于 Citi Australia & New Zealand Investment Conference 上关于“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演讲之后。央行同时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评估了 2020 至 2021 年间实施的 LSAP 计划的成本与收益。
该计划,也被称为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 QE),期间央行从私人投资者手中购买了约 530 亿纽币的政府及地方政府债券,目的是压低长期利率,支持疫情期间的借贷与流动性。然而,随着央行为应对通胀而加息,央行持有的债券市值下跌,最终账面损失约 105 亿纽币,引发广泛争议。
Conway 承认:“从账面上看,这个项目确实花了不少钱。所谓的市值损失(mark-to-market losses)指的是资产当前市场价格低于购买价时产生的账面亏损。”他补充道:“央行之所以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是因为当时 OCR 已触及下限,传统政策空间几乎用尽。这些损失容易衡量、容易看到,但 LSAP 带来的好处却更隐性。”
他指出,最直接的益处是:LSAP 在疫情期间维持了金融市场的运作稳定。“正如当时货币政策委员会预期的那样,LSAP 确实压低了长期利率,使纽币汇率略有贬值,从而刺激了经济活动,也提高了政府的税收。”
Conway 表示,研究结果显示,当综合考虑这些宏观效应后,由经济活动带来的税收增长几乎抵消了 LSAP 的账面损失。“当然,这只是基于一个模型的分析,并非最终结论。”
当被问及若未来再遇类似疫情,央行是否会再次启用 LSAP 时,Conway 明确表示:“这正是我们目前的立场。”不过他也强调,LSAP 并非日常操作手段:“你不会在每次想刺激经济时都启用 LSAP,那是 OCR 的职责。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我们的研究表明有必要保留实施 LSAP 的能力。”
Conway 承认,LSAP 并非完美工具,它可能对经济中的财富分配产生影响,但他仍强调:“总体而言,我们必须在应对重大宏观经济动荡时保留这一工具。”
他表示,央行之所以发布这项研究,是为了总结经验、反思应对疫情的政策:“疫情期间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反应力度都非常大,堪称一场经济风暴。我们必须回顾、评估并从中学习,为下一次危机做好准备。”
Conway 最后指出,尽管短期内不太可能再经历类似疫情的事件,但全球经济依然动荡不安。他还提到,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新西兰央行在疫情期间的债券购买规模“明显低于 OECD 平均水平”,并强调:“这是新西兰历史上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这正体现了我们的态度——它是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应对极端经济动荡的备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