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不是泡沫?前世行经济学家:美国屡遭类似质疑,动力始终强劲
后花园11月20日报道
世界银行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Pinelopi Koujianou Goldberg指出,尽管外界对美国经济曾出现一系列悲观预测,但主要经济指标依然表现强劲。虽然政府停摆导致第三季度数据延迟发布,但 2025 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年化增长率达到 3.8%,高于预期;通胀大体受控,股市也持续大涨。
她指出,批评者可能会强调:总体经济增长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福祉;通胀仍高于美联储的 2% 目标;股市上涨有可能是随时会破裂的泡沫;而宏观数据无法呈现那些因政府停摆或削减开支而遭受直接冲击的群体(例如联邦员工与食品券领取者)的困境。然而,就算是批评政府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目前数据好于他们原本的预期。
为了说明经济预测被“证明没发生”并不意味着预测错误,Goldberg 使用了一个医疗类比:若医生告诉患者其动脉阻塞、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否则可能心脏病或中风;而患者随后一两年保持健康,这并不能说明医生判断有误。也许患者改变了饮食、开始运动、服药;或者她只是短期走运,但若不改变行为,医生的预警未来仍可能成真。
Goldberg 指出,今年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在警告美国经济风险;虽然政府似乎不听专家,而是“听市场”。当 4 月 2 日“Liberation Day”关税宣布后引发股市暴跌、国债收益率飙升,政府便迅速缩减、推迟或重新谈判关税。因此,部分原本可能出现的严重冲击被政策修正所缓和。
但她强调,这些短期好消息并不改变一个事实:关税、双边讨价还价、法律争端及其造成的混乱,会在长期带来经济与政治成本。消费品价格与进口终将有所反应;而目前与美国谈判以“拖时间”的国家,一旦适应新环境并增强应对能力,未来很可能采取报复。
她进一步指出,不稳定且不可预测的政策环境不仅会抑制投资,也会削弱美国作为全球经济与政治力量的地位。虽然短期损害因政策执行较言论温和而有所限制,但政策言论本身也在带来伤害。
在她看来,美国经济之所以仍表现不错,是因为出现了“病人听从建议改变行为”与“坏结果尚未完全显现”这两种情况并存的局面。但类比至此仍不完整,因为与无法改掉坏习惯的病人不同,美国经济展现出的动态性和自我革新能力极强。
过去三十年,美国经济的核心动力一直来自科技创新,而 AI 是最新一波浪潮。对 AI 的高预期推动了自去年以来大部分股市涨幅。尽管人们担心泡沫随时破裂,但凡过去两年使用过大型语言模型的人都能看到它们的能力与快速进步。
虽然怀疑者担忧这种速度能否持续,并质疑其对中长期经济的影响,Goldberg 指出,美国科技创新历史上一次次兑现承诺:从 1980 年代 PC 普及,到互联网兴起,再到近年的移动科技。即便沿途出现投机泡沫,长期趋势依然得以实现。
因此,她保持乐观——美国屡次实现科技突破并将其应用于市场与生活。尽管近期政策混乱且错误频出,她认为还不能低估美国经济。正如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所说:“Anyone who has bet against the U.S. economy has lost.”——至少从长期来看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