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杂货市场新路:公共超市能否终结高物价时代?
后花园10月1日报道
维多利亚大学的学者 Djavlonbek Kadirov 最近撰文指出,尽管新西兰政府宣布对新建超市提供快速审批,以期引入新的竞争者,但这一做法未必能真正解决杂货行业的结构性问题。
他认为,快速审批可能会缓解商业分区、审批迟缓以及繁琐监管等障碍,这些障碍长期以来阻碍了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然而,这并不能保证会有新的大型参与者出现。在此期间,消费者仍将继续为 Foodstuffs 和 Woolworths 实际上的双头垄断付出高昂代价。
政策与监管局限
Kadirov 强调,商务委员会对《杂货供应准则》的修改,主要意图是重新平衡供应商与大型超市之间的议价权,而不是直接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低的价格。同时,委员会对批发市场的调查或许能带来一些改善,但由于小型零售商往往会跟随大型超市的定价策略(即所谓的“价格领导效应”),因此降价压力可能被削弱。换句话说,即便权力格局发生变化,消费者也未必会获得直接利益。
公共超市的设想
为了真正引入竞争,他提出了一个更激进的解决方案:建立一个 公共所有的杂货连锁,专门以压低价格和保障消费者获得负担得起的商品为使命。他设想的“社区供给企业”可以通过整合批发中心、分销网络和零售门店来运作,依靠先进的物流系统和零售技术,实现高效运营,将毛利率压低至 4%–7%,远低于现有零售商在部分商品上高达 55% 的利润率。
这种公共企业的重点不是品牌营销或会员制度,而是提供基础商品和生活必需品,满足最需要的家庭需求。它的存在将为市场设定一个“可负担的价格底线”,而其他私营企业仍可以通过差异化竞争来争夺市场。
国际案例与借鉴
Kadirov 指出,这样的构想在国际上已有先例。在美国,2014年设立的“健康食品融资倡议”为“食品荒漠”地区的公共杂货项目提供了3.2亿美元的补助和10亿美元的融资。2024年,伊利诺伊州通过《杂货倡议法》,为建设公共超市提供资金。纽约的市长候选人 Zohran Mamdani 更是提出建立市有杂货店,以批发价格运营,免除租金和地税,从而压低零售成本。
国家角色的必要性
他进一步指出,经济学中的“可行竞争”理论认为,一个行业应至少有 7–9 家主要企业 才能形成健康竞争,且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不应超过 10%。在缺乏这种条件时,国家干预具有正当性,包括通过建立公共企业来刺激真正的竞争。
从全球趋势来看,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正不断加强。2000年至2023年间,全球500强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数量从34家增加到126家,掌控资产 53.5万亿美元,年营收超过 12万亿美元。他认为,新西兰的杂货行业同样能从国家推动的“公共市场体系”中受益,从而为消费者创造真正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