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家最担心的事发生了!澳洲房市传来大消息,涉及房价、税改,信息量超大!

作者: Gloria
摘要最新数据显示,8月全国住宅价值再涨0.5%,实现连续第八个月上涨;全国房价中位数来到83.5万澳元,同比+5.3%,折算到户,比去年同期贵了约4.79万澳元。这不是孤立反弹,而是面宽、力度稳、延续性强的一轮普涨。

后花园2025年9月1日报道:如果要给2025年的澳洲楼市贴一个标签,那就是:全面回暖、动力叠加、预期重塑。从全国房价8连涨、悉墨再度转强,到央行三连降落地、银行罕见“足额传导”,再到“激进降息路线图”及重磅税改方案释放的政策信号——这一切正在合力把澳洲楼市推向一个全新的拐点。

价格端:8月房价再创新高,悉墨“复活”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最新数据显示,8月全国住宅价值再涨0.5%,实现连续第八个月上涨;全国房价中位数来到83.5万澳元,同比+5.3%,折算到户,比去年同期贵了约4.79万澳元。这不是孤立反弹,而是面宽、力度稳、延续性强的一轮普涨。

城市表现一览:

达尔文:+0.8%,领跑全国;

悉尼:+0.7%,买气明显回升;

墨尔本:+0.3%,距离2022年峰值仅差0.6%;

布里斯班、珀斯:各+0.6%;

阿德莱德:+0.3%;

霍巴特:唯一下跌,-0.5%。

不仅首府城市回暖,区域市场同样火热:8月+0.3%,同比+6.6%,过去五年甚至跑赢首府城市。

REA集团高级经济学家Eleanor Creagh的判断很直白:“这是连续8个月上涨。降息提升了借贷能力,改善了信心,把买家拉回来了。上涨不再局限于少数城市,而是在扩散。”

我们怎么解读?

这波上行是“需强+供弱”的典型叠加:

利率下调:2月、5月、7月三连降,借贷能力抬升、观望情绪松动;

供应不足:国家住房协议难以快速转化为新增交付,库存偏紧。

拍卖市场也给出“实锤”:悉尼清盘率近几周保持在70%–80%,这通常意味着需求强于供给。现实是残酷的:竞争加剧、选择变少,且短期难有缓解。

总结来说,价格层面的“八连红”并非虚火。既有利率真降的硬条件,也有供给的慢变量。悉尼、墨尔本代表的核心都市圈,再次成为资金与人群的“磁场”。这对换房与首置的节奏都有直接影响:越早决策,越能锁定成本;越晚入场,越要面对价高与竞拍双压。

节奏端:从“稳稳向上”到“或现跳跃”,悉墨再当“风向标”

澳洲金融评论报的最新分析显示:悉尼月环比涨幅由0.6%扩大至0.8%,年回报率稳定在2.1%;墨尔本在经历前期回调后,复苏势头更具弹性。

市场专家普遍预期:“跳跃式”增长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涨速更快、涨幅更大、参与面更广。

驱动更强的五把“助推器”:

货币政策预期更友好:对后续降息的押注在提前带动需求;

供需更紧:新增房源偏少,结构性短缺延续;

人口净流入:悉尼、墨尔本结构性需求稳固;

就业与收入修复:家庭实际购买力改善;

投资者回归:风险偏好上行,投资动作加快。

谨慎提示:全球宏观不确定、政策变动与阶段性供给释放,仍可能带来波动。对买家而言,机会与难度并存:一方面,早进场享受增值;另一方面,竞拍强、决策快、资金配套足成为硬门槛。

当“稳步上涨”转向“可能跳涨”,意味着市场从复苏进入进攻。悉尼的连续放量与墨尔本的弹性反弹,强化了全国行情的“信号塔效应”。策略上,核心区稳、次核心弹、外环看配套,组合式布局开始胜过“押单城”。

政策端(上):央行三连降已落地,更激进路线图传来——现金利率或至2027年降到2.6%

先看既成事实:RBA今年三次降息,累计-75个基点,几乎所有银行足额传导,让有房家庭的月供平均减少300+澳元。这已是史无前例的“顺滑”传导——对比2019—2020年五次降息合计-125bp、四大行仅传导约86bp(约七成),2025年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再看前瞻信号:市场上传出更激进的路线图——现金利率或将从当前3.60%进一步下调,至2027年降到约2.6%。

这意味着什么?

定价基准中枢下移:房贷利率重回更友好区间;

投资久期被拉长:更易进行长期现金流安排;

外围与区域受益:相对低价的外环、区域城镇,在低利率时代的收益/风险比上修。

开发商端也在重估项目表:低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土地与审批在部分区域更具可行性。

降息预期并不是“免费午餐”。宽松过度可能带来价格过快上行与可负担性再度紧张。政策与审慎工具如何搭配,将决定行情“坡度”而非是不是“坡”。对买方最直接的启示是:按揭能力会更好,但优质标的会更抢。

政策端(下):税改方案抬头——个税、印花税、土地税与GST,影响链条很长

今天,一位知名经济学家提出的重大税改方案显示,如果改革落实,澳洲每个家庭平均每年可增加约4000澳元收入,企业投资将上升,实际工资水平也会提高。这一方案正是为了回应财政部长JimChalmers在经济圆桌会议上提出的“打造更好税制”的目标。该提案对楼市与家庭资产负债表也都有潜在影响:

三大方向:

房产税线:取消州级印花税与投资房土地税,改为对所有住宅(含自住)统一征收年度土地税,总额约470亿澳元。目标是增加供应、降低租金、简化税制;

企业税线:降低大多数企业的公司税、鼓励投资,但对矿业巨头、四大行、大型零售加税,并削减股东分红退税额度;

个税与消费税线:扩大10% GST适用范围(涵盖新鲜食品、私校、私医、托育、水费等),同时大幅削减个人所得税,年减税总额约430亿澳元。

改革的经济影响经济学家Chris Murphy测算:

整体福利每年+430亿澳元,折合每户约+4000澳元;

实际GDP近+6%(约1700亿澳元);

企业投资+6%,实际工资+1.4%。

财政部长Jim Chalmers对税改的三条“红线”是:对劳动者公平、以可负担方式激励投资、简化且可持续。此前更倾向“小步快跑”,但近期也释放了收紧高余额养老金税收等信号。

关键看点:房产税改

多数经济学家认同:“以地税替印花税”能减少市场摩擦、提升流动性,是缓解租金与不平等问题的“大头”。当然,从免税自住转向普遍地税,对家庭现金流结构是一次重大再分配,过渡期安排至关重要。

这些税改若落地,将改变买卖时点税负与持有期税负的平衡。对改善型与投资者的模型都要重算:短期交易门槛或降低(免印花),但长期持有成本抬升(地税)。对租赁市场,若供应释放真实发生,租金压力有望缓解;但在政策切换前的“空窗期”,价格与租金波动都可能加大。无论如何,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这套税改方案是值得认真考虑的方向。

金融端:四大行“足额传导”为何罕见?——公众压力+竞争格局+利润底盘

回到“执行层”,今年最令人侧目的,是四大行几乎全额传导降息。历史对比可见“罕见”两字。原因何在?

三股力量同向发力:

公众与政治压力:生活成本高企、Finder压力指数73%(虽低于2023年中期峰值84%,仍属“极高”),60%房奴承压、1/3房主吃力还款、近半租客撑不住。财政部长公开点名,并向“未足额”者直接施压;

竞争更激烈:Athena、WLTH等数字化新玩家崛起,CBA Unloan、Qantas Money Home Loans等子品牌加入,免手续费、审批提速、随还随降等创新定价把“刀”递到了客户手里;

利润有底:三连降后现金利率仍在3.60%,银行可以下调储蓄利率对冲;2024年上半年四大行合计利润155亿澳元、同比+3.5%,拒绝传导的“辩护空间”有限。

总结来说,澳洲大银行并不是突然“变善良”了,而是被舆论、政府和竞争三方力量“推着走”。但无论出于什么动机,结果对房贷一族来说都是好消息:几十年来第一次,央行降息的好处一分不少地传到了借款人手里。

展望:春季行情或更火热

Eleanor Creagh判断:“降息 + 借贷能力增强 + 信心回升 = 需求持续增强”。叠加新房供应不足、人口增长、10月起扩大的‘住房担保计划’,春季的行情大概率延续上行。

Hotspotting总监Terry Ryder也指出,首置房担保计划扩容与提速,对房市需求是“火上浇油”。

Creagh总结说:“进入春季交易旺季,房市涨势大概率会延续下去。”

后花园有话说:从今天公布的房价数据可知,在降息与供给偏紧的共同作用下,春季行情大概率会延续,悉尼、墨尔本则将继续充当“强信号源”;然而,如果税改与保障供给机制有序推进,市场将从“价量修复”走向“结构优化”,核心稳、圈层分化、绿色溢价会成为主线。在2025这场“政策+资金+供需”的合奏里,我们需要随时关注数据,制定最优入市方案。

(责编:Gloria)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评论
登录可查看历史成交记录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