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梦碎,兼职凑数:越来越多新西兰人无奈拼凑生计
后花园7月11日综合报道: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放弃自己曾经梦想的职业,转而接受任何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哪怕只是零散的兼职。
今年第一季度,失业率跃升至5.1%,全职就业人数减少了45,000人。
唯一录得正增长的领域是兼职岗位,比去年同期多出25,000人,增幅达4%。
但对一些新西兰人来说,兼职不过是无奈之选,他们在接受兼职工作前,已经投出了数百份简历。
在娱乐行业同时打两份零工的 Petra Elise,每当不工作时,就在不停浏览招聘信息、撰写求职信。
自从疫情期间她被裁员后,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几年。
五年过去,她仍未找到全职工作,目前每周依靠24小时的工作时间维持生计。
“我之所以打这两份零工,说到底是因为别无选择。我当然更希望有一份全职工作,而不是每天要在不同的工作之间来回切换。”她说。
即使对自己完全符合条件的职位,Elise 也表示很少能收到回复,更别提面试了。
她每周可以领取$50的工资补助,但即便如此,依然捉襟见肘。
“我现在的生存方式就是极度精打细算,几乎没有,实际上是根本没有娱乐可言。这算不上真正的生活,只是勉强度日。”
尽管这并非她理想的状态,但 Elise 表示,能拿到这两份工作也并不容易。
“我曾经靠 WINZ 的救济金过了一年,我当时每周能领到的只有$360,比我现在赚得还少。”
虽然她对目前做的这两份兼职充满热情,但收入远远不够。
“我非常在乎这两份工作,但薪酬根本不足以让我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他们也负担不起雇我做全职。”
像 Elise 一样难以找到全职工作的人,并非个例。
新西兰工会理事会经济学家 Craig Renney 表示,如今就业市场供给过剩,越来越多人不得不“有什么就做什么”。
“我们看到,兼职岗位增长,往往就是劳动力市场承压的一个信号。这意味着有些人其实想找全职工作,却找不到,只能先接受任何一份工作,保证家里至少还有收入来源。”
隐性失业人群上升
找不到足够工作时间、希望多干却干不到的人被定义为“隐性失业”(underemployed)。
过去两年,这类人群增加了26%。
如今,超过五分之一的兼职员工正在努力寻找更多工作时间,却仍未如愿。
Renney 说:“2023年第二季度,大约有92,600人在找更多的工作机会,却找不到,处于‘隐性失业’状态。这个数字现在已增至127,000人,仅仅两年内,就多了3万人陷入‘想多干却干不到’的境地。”
Olivia Duncan 已失业一个多月,上一份工作因为公司资金断裂、工资发不出来而被迫离职。
找工作对她来说也是一场硬仗。她已经申请了近百个全职岗位,但无奈之下只好把范围扩大到兼职。
“起初我只找全职,因为我一直做的都是全职。但后来不得不也看起了兼职,因为我真的需要一份工作,我想如果先找到一份兼职,可以再配一份兼职或做点副业来补贴。”
Duncan 说,她申请的大多数职位都吸引了数百名应聘者。
虽然现在她准备接受任何工作机会,但仍抱着开放心态,希望哪怕是一份兼职也能带来新的职业方向。
“我的职业路径一点都不线性,完全是七零八碎的。这段经历让我对未来可能的职业方向有了更多想法,我现在在考虑各种可能性。”
不过,并不是每个“拼凑式职业”都是出于无奈,也有人主动放弃“线性”职业路径,选择不同的活法。
新的职业轨迹
Amy Wang 对于“自己开辟职业道路”再熟悉不过。
在IT岗位工作七年后因过度疲惫而陷入倦怠,她决定离开老路,转而追随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我大约2年半前辞掉了科技公司的工作,辞职后我先休息了一段时间,因为真的太累了,就想好好歇一歇,看看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之后就开始尝试各种事情,看什么适合自己。”
如今她同时打着大约七份工,有时教音乐,有时制作、演出,甚至还会带踢拳课程。
虽然比想象中更辛苦,但她认为这种选择非常值得。
“我觉得这样更有意义,虽然很害怕,但也更令人兴奋——因为这是我自己在创造机会。”
新西兰商业、创新与就业部技能与就业政策经理 Jeff de Jong 在接受 Checkpoint 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年底起,失业率将开始回落。
“储备银行的研究显示,在经济衰退期,企业通常会先通过减少工时来应对劳动力需求下降,而不是立刻裁员。经济复苏时,情况正好相反:雇员的工作时长先增加,然后企业才会开始招新。”
“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人希望工作时间比雇主能提供的要多。”
“随着经济走强、劳动力需求恢复,‘隐性失业’有望下降。”
责任编辑:番茄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