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区垫底!悉尼又一住房指标亮起红灯,或直接影响房价!
后花园2025年8月1日援引smh网站报道:为了缓解住房短缺,新州政府近年力推“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住宅开发”(TOD),鼓励在火车站附近建设更多中高密度住房项目。然而,一份最新行业报告指出,这项改革并未带来预期中的开发热潮——悉尼及周边地区距五年建房目标仍差超3万套。
缺口严峻:5年内缺口超3万套住房
根据澳大利亚城市发展研究所(UDIA)发布的分析报告,截至目前:
大悉尼地区累计比目标少批出30,777套住宅开发审批;
65%的地方议会开发速度落后于应达水平;
其中表现最差的区域包括:Ku-ring-gai、Burwood(华人区)、Strathfield、North Sydney、Hornsby,以及City of Sydney等。
改革效果未显,批评声渐起
工党政府提出的核心住房规划改革,遭反对党领袖Mark Speakman批评为“在悉尼多个地区彻底失败”。
不过规划部长Paul Scully回应称:“这是新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规划改革,需要时间才能全面见效”
数据“喜中有忧”:审批增长,结构隐患仍存
澳大利亚统计局(ABS)数据显示:2024-25财年,新州新住宅审批同比增长16%(全国增幅13.9%)。尽管数量增加,但主要由已有审批修改申请带动(例如增加房产数量),真正全新的项目数量不多。
报告指出,在政府主导的TOD试点区及低中密度住房改革覆盖区中,2024-25年仅新增3,500套住房申请。
TOD政策为何“空转”?
政府设定目标:
TOD项目15年内建成13.8万套新房;
低中密度住房改革区5年内建成11.2万套新房。
但数据显示:
TOD政策下,仅有1,700套通过地方发展审批,另有2,300套通过州重大项目审批;
TOD实际落地集中在高端市场,如Ku-ring-gai等地,因在多数区域“卖不上价”,开发商缺乏积极性。
UDIA的首席执行官Stuart Ayres指出:“这些政策初衷是要广泛、密集落地,但目前多数仅适用于少数具可行性的富裕地区,主力供应仍靠原有规划区。”
土地成本+整合难题,限制改革真正落地
报告进一步指出,高昂的土地收购成本与地块整合障碍,使得改革真正惠及的开发者范围受限,大多局限于已持有地块的业主。
“虽然政策覆盖面广,但实际落地仍高度集中于‘能赚钱的’高端片区。”
官方回应:改革正在推进,但还需加速
Scully部长反驳称,报告忽略了“行业对改革逐步落地的积极情绪”:
中低密度区域已完成超10亿澳元土地交易;
审批周期缩短、开发申请数量上升;
ABS的数据表明,新州住宅审批量已全国领先,其中多数为公寓。
距离目标仍远,“交付力”成最大风险
根据ABS的数据:
2024-25年度全国共批准187,330套住房;
相较于“每年新建24万套”这一目标,仍有显著差距。
住房行业协会的资深经济学家Tom Devitt指出:“要达标,公寓、双拼、联排类住房的开工率必须翻倍,但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可能性不大。”
“劳动力短缺、土地紧张、繁琐监管与对机构投资者的惩罚性费用,正使得投资热情从公寓回流至独立屋。”
未来两年是关键窗口期!
UDIA呼吁政府:“如果要实现国家住房协议目标,接下来的24个月,关键政策区的开发申请活动必须大幅提速。”
物业委员会新州执行总监Katie Stevenson也表示:“虽然审批增长释放了市场信心,但如不立刻解决可行性、生产率、规划效率和成本问题,这些复苏信号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责编:Gl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