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不背锅?经济学家揭秘新西兰经济困局
后花园9月24日报道
New Zealand Initiative首席经济学家Eric Crampton指出,新西兰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核心任务由其与政府签订的职责协议规定。该协议要求银行在中期内将年度通胀率控制在1%至3%之间,以2%为目标。然而,他认为,尽管央行正在履行这一职责,却因其表现受到批评。
Crampton提到,上周,前总理Sir John Key在接受Newstalk ZB的Mike Hosking采访时表示,中央银行应更大幅度降息。现任总理Christopher Luxon也认为,央行应采取更激进的降息措施。尤其在季度GDP数据远低于预期后,对储备银行的批评进一步加剧。但Crampton认为,这些批评并未切中要害。
他承认,央行并非毫无过错。2020年和2021年,银行在预测失误和对经济冲击的理解不足方面犯下重大错误。然而,Crampton强调,储备银行目前正按照职责要求行事,通胀已回到1%-3%的目标区间,通胀预期也从2023年初的失控状态恢复到合理范围,显著优于此前。
Crampton指出,批评的更大问题是,政府并未让央行的工作更轻松,而行长人选问题仍悬而未决——据说已决定但尚未公布。他在之前的专栏中讨论了储备银行独立性的问题。
他提到,本周,新西兰倡议组织发布了一份简讯,为央行对抗近期批评进行辩护。Crampton假设,如果批评者正确,认为央行在2020年和2021年的宽松政策后收紧货币政策过于激进,那么当前经济会呈现高失业率、低增长,通胀低于目标,且未来几年通胀预期低于目标。
然而,他指出,2024年9月,年度通胀率降至2.2%,此后缓慢升至2.7%,仍在央行目标区间内,但未低于中点。银行最新的货币政策声明显示,通胀预期已回到合理范围。2022年,调查受访者预计未来两年通胀将远高于目标区间上限,而到2024年12月,这些预期已重新锚定在目标区间内。
Crampton认为,如果央行真的“过于激进”地收紧政策,通胀应低于目标,或未来通胀预期应低于目标。但实际情况是,通胀在目标区间高端徘徊,通胀预期也符合预期。
他进一步指出,央行不仅需要对抗通胀,还需重建在新冠疫情期间失去的信誉,但财政政策使其任务更艰难。Crampton强调,通胀预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当央行的通胀目标可信时,当前高通胀不会导致两年后的高通胀预期,因为人们相信银行会采取必要措施实现目标。这种预期有助于目标实现,因为人们不会指望价格持续上涨。
Crampton回顾道,2022年和2023年,通胀预期未锚定在目标范围内。央行不仅需对抗通胀,还需重建信誉,而财政政策加剧了这一挑战。
他提到,2024年预算维持高水平财政刺激,尽管被描述为紧缩。政府通过减税和保持高支出制造了结构性赤字,通过借款弥补缺口,并承诺未来减少支出。Crampton认为,经济衰退中的赤字支出可以辩护,因税收下降和社会支持项目支出增加,但2024年和2025年的赤字是结构性的,即使经济恢复正常也不会消失。
他引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指出新西兰2024年的周期调整后初级赤字在发达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在货币政策试图控制通胀时,财政政策的刺激作用与之相悖。Crampton表示,货币政策需考虑财政行为,若政府避免刺激性财政政策,央行本可更快降息。
Crampton总结道,一旦明确通胀失控,央行便重新专注于其核心任务。如果政府能理顺财政政策,央行的工作会更轻松,货币政策本可更宽松,利率可能更快下降。然而,政府维持了大量结构性赤字,同时对央行的利率决定提出质疑。
他希望2026年5月能有更明智的财政选择,并减少对中央银行履行职责的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