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无前例!澳洲四大行集体出手,房贷族迎来史诗级松绑!

作者: Gloria
摘要在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的降息周期里,央行五次降息,共降了125个基点,但四大银行平均只传导了86个基点,大约七成。ANZ、NAB、CBA 和 Westpac都选择“截留”了一部分。

后花园2025年9月1日报道:澳洲央行(RBA)今年三次降息,总计下调了75个基点,几乎所有银行都“足额”跟进。对有房一族来说,房贷利率直接下降了0.75%,平均每月还款减少300多澳元。至于租房一族?并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宽慰——不过这是另一段故事了。

历史上,银行并不总是愿意把降息的好处全数让利给客户。在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的降息周期里,央行五次降息,共降了125个基点,但四大银行平均只传导了86个基点,大约七成。ANZ、NAB、CBA 和 Westpac都选择“截留”了一部分。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为什么 2025 不一样了?

公众和政治压力

生活成本高企,让银行承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经历多年高通胀和连续13次加息后,许多澳洲家庭依然捉襟见肘。根据 Finder 的生活成本压力指数,目前数值高达73%,虽已从2023年中期的84%回落,但依然处于“极高”区间。

在这种压力下:

60% 的房贷持有人正经历房贷压力;

每三位房主就有一位表示还款吃力;

将近一半的租客表示房租难以负担;

整体上,73% 的澳洲人直言对财务状况感到“非常焦虑”或“有点焦虑”。

财政部长 Jim Chalmers 已公开敦促银行“不要把客户当傻子”,要完整传导降息。他甚至亲自打电话给那些未足额传导的银行,警告现在不是拿客户压力来“加利润”的时候。前贸易部长、经济学家 Craig Emerson 也直言:“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银行若还不全额降息,只会引发公众的强烈愤怒。”

竞争更激烈了

2025年的房贷市场和2019年相比,已经完全不同。

一批“数字优先”的新玩家加入战场,比如 Athena、WLTH;

大银行也推出了子品牌,比如 CBA 的 Unloan、Qantas Money Home Loans;

超过十家新竞争者入局,有的免手续费,有的加快审批速度,还有的在贷款逐步还清后自动下调利率。

此外,市场上还冒出了2019年几乎不存在的新品类:

绿色房贷:购置节能房产的客户可以享受利率优惠;

联名房贷:比如 Qantas 推出的产品,借款人还能赚取里程积分;

政府政策:如“首次置业保障计划”,让年轻人更快进入市场。

如今的房贷市场,已经不再是几家大银行说了算,而是一个更开放、更创新、竞争激烈的格局。

银行利润也更厚实

过去银行常用的理由是“资金成本太高,没法全额降息”。但2025年的背景完全不同:

即便降了三次息,现金利率仍在3.60%,银行有足够空间下调存款利率来抵消影响;

大部分银行已下调了储蓄利率,从而守住了利润空间;

四大银行在2024年上半年合计利润高达155亿澳元,同比上涨3.5%。在这样的成绩单下,如果不把降息红利传递给客户,形象损伤会更大。

即便是利润空间更紧张的小型银行,在竞争压力下也不得不跟进。而对四大行来说,更没有不降的理由。

总结来说,澳洲大银行并不是突然“变善良”了,而是被舆论、政府和竞争三方力量“推着走”。但无论出于什么动机,结果对房贷一族来说都是好消息:几十年来第一次,央行降息的好处一分不少地传到了借款人手里。

在生活成本危机下,这对借款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胜利,也说明只要公众关注够多、声音够大,再庞大的机构也不得不倾听。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评论
登录可查看历史成交记录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