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银行改革或引发反作用,专家质疑央行选错方向
后花园10月2日报道
几周前,新西兰央行发布了关于银行资本的咨询文件,提交意见的截止日期是10月3日,也就是本周末。
为了支持其提案,央行委托 Oliver Wyman 对新西兰银行的资本比率与国际同行进行对标。分析的核心是一份报告,声称如果按照 Basel III 国际标准计算,新西兰银行的资本比率将高出 780个基点。央行表示:“在调整这些差异后,目前的 CET1 [common equity tier 1] 比率预计要高出约780个基点。”
这一大幅调整构成了“新西兰银行资本相较于国际同行过度资本化”的论据基础。
然而,维多利亚大学的Martien Lubberink指出,Oliver Wyman 的报告使用了两种存疑的方法学选择,这些选择系统性地偏向于得出新西兰银行资本过高的结论:一是对比国家的“奇特选择”,二是“规模调整”技术模糊了银行规模与资本比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奇特的对比国家选择
央行采用了一种基于国际可比性的资本设定新方法,即与一系列对比国家进行基准比较。因此,选择哪些国家作为参照极为关键。但 Oliver Wyman 的选择令人质疑。
在10个对比司法辖区中,有5个是欧洲国家:比利时、爱尔兰、瑞典、挪威和英国。实际上,从银行监管角度看,欧洲自2014年以来基本作为单一司法管辖区运作,其资本要求通过 CRR(Capital Requirements Regulation) 和 CRD(Capital Requirements Directive) 来设定,由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共同决定(而非 Oliver Wyman 所称的欧洲银行管理局)。
选择五个欧洲国家,实际上等于在10个国家样本中把“欧洲”计算了五次,从而偏向于欧洲银行通常较低的资本比率,并进一步强化了“新西兰是异类”的印象。
更值得担忧的是,选择的国家本身也不合理。为何要拿新西兰去和比利时、爱尔兰、英国比较?这些国家的银行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都曾经历严重困难。如果要做监管基准比较,是否更应选取在金融风暴中表现稳健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和新加坡?正如 Calomiris 和 Haber 在《Fragile by Design》一书中所记录,这些地区在金融稳定性方面有良好表现。为什么不考虑波兰或智利,这些国家和新西兰一样,银行体系中有大量外资银行?
更进一步,五个欧洲国家中有三个是Basel委员会成员,而 Basel 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往往照顾欧洲的需求,导致规则偏向“最低公分母”。这不可避免地使像新西兰这样资本较为保守的体系看起来“过度资本化”。
规模问题:老把戏与深远后果
要理解规模的重要性,首先要意识到:新西兰的银行其实非常小。虽然我们常说“四大银行”,但它们在全球舞台上并不算大。
新西兰的 ANZ 规模比不上中型欧洲银行 Monte dei Paschi。
HSBC 大约是新西兰最大银行 ANZ 的25倍。
Kiwibank 的规模大致和金融科技新贵 Revolut 相当。
新西兰四大银行的总资产加起来,还不到荷兰 Rabobank 一家银行的一半。
更严重的是:基于现有数据,新西兰的每一家银行都比 Oliver Wyman 样本中最小的银行还小。这一点足以令人警醒。
小银行资本比率更高
数据显示,银行规模与资本比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小银行的 CET1 比率约为20%,而最大的银行则集中在12%至14%。例如,规模是新西兰最大银行十倍以上的 Société Générale,CET1 比率也只有13.11%。
这种负相关并非偶然。大型银行受益于规模经济、多元化和“太大而不能倒”的隐性政府担保,因此可以在较低资本缓冲下运营。而小银行缺乏这些优势,因此审慎地保持更高的资本比率。
加权平均的偏差
Oliver Wyman 采用了“加权平均”的方法:将所有银行的资本和风险加权资产汇总,算出一个国家的整体比率。这种做法实际上把一个国家的所有银行合并成了一个“超级大银行”,其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巨头影响,如 HSBC、Barclays、Royal Bank of Canada (RBC)。而这些巨头通常资本比率最低。
这种方法在计算一个国家整体代表性资本比率时可能合理,但当样本银行差异极大时,这样的调整就显得奇怪。其结果是系统性地把新西兰这些“小银行”与巨无霸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资本比率“过高”的印象。
实际上,金融危机并不会按规模来“调整影响”。2023年的银行动荡已经说明,中型银行如 Silicon Valley Bank 也能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巨大冲击。
换一种方式比较
Lubberink将银行按照资产规模分为十组(十分位),并计算每组的平均 CET1 比率(不含新西兰银行)。结果显示,新西兰银行若放入相应规模组,其CET1比率大约在19%左右。这与 Oliver Wyman 所给的 21% 调整后数据相差不大。换句话说,新西兰银行的资本水平对其规模而言相当合理。
为什么重要
央行在呈现 Oliver Wyman 报告时,制造了这样一种印象:新西兰银行的资本比率比国际标准高出780个基点。但这一结论建立在两个可疑前提之上:对比样本中欧洲的重复计算,以及规模调整的偏差。
一旦换一种比较方法,选择基于规模的真实“同类群体”,新西兰银行的资本比率就显得合理,而不是“过度资本化”的异类。
提交意见的截止日期是10月3日(周五)。这份分析表明,央行在作出最终提案之前,确实需要认真反思其论据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