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微信小程序侵权案已判决,腾讯要承担责任吗?
刀豆公司要求百赞公司立刻停止侵权行为,腾讯公司删除侵权的3个微信小程序,两者共同赔偿刀豆公司5万元的经济损失,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在诉讼期间,百赞公司主动删除了侵权的作品内容。
经过6个月的审理,杭州互联网法院最终下达判决,百赞公司需赔偿刀豆公司15000元的经济损失,原告其余的申诉被全部驳回,腾讯公司无需承担责任。
法院的判决依据在于,微信小程序开发者服务器数据不保存在腾讯公司处,而是在每一位开发者自己的服务器上,因此腾讯公司对小程序开发者提供的,仅仅是架构与接入的基础性网络服务。
为此,刀豆公司表示,如果腾讯公司不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话,那么小程序的侵权行为又该如何快速解决呢?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腾讯既然对小程序进行广告抽成,那么是否就应该有监管的责任呢?
2012年,国内曾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侵权案件。一处细节的不同,让当时的被告苹果公司和如今的腾讯公司遇上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在这之后,苹果公司选择了上诉,经过法院审理之后,依旧被驳回了请求,以失败告终。
正是因为有着许多类似于上述案件的判决,杭州互联网法院在审理之初,便认为腾讯公司和苹果公司一样,是一般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依法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处理。
在审理中,腾讯公司的代理律师张延来,选择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介绍微信小程序平台的技术原理,将本次案件与前者做出区分。
面对国内第一例小程序侵权案,张延来认为法院现在的判决非常有意义,“(可以让)这类服务提供者日后在侵权处理方面更加有章可循”。
不然,一旦像微信小程序这类基础性技术服务提供者也要承担“帮助侵权”和连带责任的巨大压力,难免会出现为了规避风险而肆意“封杀”第三方用户的行为,对整个互联网业态都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一旦法院认定小程序平台应当按照‘通知—删除’规则处理权利投诉,会导致只能删除整个小程序而不是其中的具体侵权链接的结果,这会导致广大小程序开发者将随时面临‘灭顶之灾’。”张延来在人民网的采访时补充说。
不过张延来律师也说道,基础性技术服务提供者并非不承担任何法定义务,对于明显违法信息的处理等仍然是其应尽的注意义务,从业者应当遵守。
问题是出在侵权方身上,还是平台?伴随着这几年微信小程序的快速发展,各种小程序侵权现象也接踵而至。互联网时代,各种侵权行为就像是除不尽的杂草,流量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这些侵权的小程序一旦被分享到社群当中,会迅速引起传播裂变,对版权方造成巨大的损失。而曾经一起小程序侵权事件挑动了大部分内容创业者的神经。
“辛辛苦苦创了两年业,马上就要看到希望了,没想到就这样泡汤了。”赵恩彪一气之下,将戴宏民的“西瓜足迹”告上了法庭。一周之后,腾讯公司下线了“西瓜足迹”这一小程序,此时赵恩彪已经损失了千万的流量。
专注版权服务的维权骑士与鲸版权的创始人陈敛在接受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访谈时认为,面对侵权现象,微信小程序平台方需要采取有效机制来遏制侵权行为,减少版权方的损失。
至于小程序内容侵权的乱象,茶几则认为这和小程序本身没有关系。“小程序只是个工具,侵权的课程搬到别的地方照样是侵权。”他偏向于认为,内容侵权乱象的出现和平台无关,问题是出在侵权方身上。
艰难维权,哪招最管用?实际上,腾讯公司对于微信小程序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乱象,也并非是完全放任自由。目前腾讯公司针对微信小程序,通过《服务条款》《运营规范》《常见拒绝情形》和《开放的服务类目》建立起了四大运营规则,进行整治。
目前,刀豆公司与腾讯公司的第二局比拼已经开始,最终的结果会偏向于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