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西兰一半员工崩溃,职场倦怠人数爆表

摘要Toma觉得,有点压力在生活中是正常的,但麻烦在于它持续不断,或没能获得妥善管理。

新西兰人经历职业倦怠的人数创下新高,这主要因为工作不稳定、经济压力大,以及随时待命的负担越来越重。

虽然为了做个“好员工”硬撑下去似乎是唯一出路,但事实证明,这样反而让团队效率变低。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Georgi Toma是Heart and Brain Works公司的负责人,她的公司帮企业打造更健康的职场。她说:“倦怠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我们容易走神,出错更多,决策也更差。”

倦怠被定义为“职场现象”,是由长期压力累积、没有处理好导致的。

但Toma强调,压力本身不一定是坏事。

“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她说。

“我们的身体天生就有压力反应,适当的压力能让我们感受到成就感等正面情绪。”

Toma觉得,有点压力在生活中是正常的,但麻烦在于它持续不断,或没能获得妥善管理。

“如果有人长期面对工作压力,比如任务太多、经理不支持、角色不明确,或者被欺负,无论心态多好,这种长期压力都会有坏影响。”

其中一个坏结果就是倦怠。

梅西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工人(57%)说自己严重倦怠。

Umbrella wellbeing的首席心理学家Dougal Sutherland觉得,一方面大家愿意聊这个是好事。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工作太累,这不太妙,”他说。

Sutherland认为,经济困难、就业不稳,再加上追求高生产力是主因。

“如果公司有麻烦,员工往往会更拼,加班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还提到,忙碌文化也推高了倦怠。

“我们总是在线,忙着处理各种事:副业、主业。如果你是家长,得照顾孩子,参加他们的活动,还要当好伴侣和孝顺子女。”

Sutherland说,技术让大家觉得员工得随时待命。

“我记得90年代末,信件靠邮递,每天两次,你读信回信至少要几天,有时一周。

“现在大家觉得必须马上回复……如果24小时没回邮件,你会怀疑人家是不是不在,或者故意冷落你。”

但他也看到年轻人进入职场后带来了新想法,情况在变。

“他们会说,‘生活不只有工作,我会认真干好本职,但下班后不会像过去那样多干15小时,因为这不现实,也不利于健康’。”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評論
登入可查看歷史成交記錄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