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l

关键一战!市场笃定降息,央行可能食言?纽币或有惊天逆袭

Opsomming当前新西兰的年通胀率不降反升,已经来到了3.0%的目标上限。在此背景下,若还将近期的通胀高企视作“暂时的”或“过渡性的”现象,无疑是非常冒险的判断。

后花园11月18日报道

新西兰央行将在11月26日(周三)举行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这次决策将对未来6至12个月的新西兰利率水平和纽币汇率走势起到关键作用。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目前利率市场普遍预计,央行会再度将官方现金利率(OCR)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

这一预期表明,投资者认为当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新西兰经济已经触底回升,因而央行可能需要通过进一步降息来刺激增长。

然而,也有财经专家对此持谨慎态度,警告继续“大水漫灌”式的宽松可能蕴含多重风险。

资深分析师Roger J. Kerr就指出,央行此时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很可能是在“过度烹调”经济刺激,可能弊大于利。

刺激政策可能基于过时数据

央行可能会以经济存在过剩产能为由,为再次降息提供依据,也就是说,根据近期疲软的就业和产出数据,决策者认为经济运行低于潜在水平,需要更多货币刺激。

然而,这种分析很可能依赖的是滞后的历史数据,尤其是劳动力市场指标往往滞后于经济拐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一些疲软迹象,其实反映的可能是几个季度之前的经济状况,而非当前的实时趋势。若据此判断经济持续低迷,可能低估了经济近期的改善势头。

更重要的是,央行的法定使命在于控制通胀,并不直接对就业、投资或经济增长负责。如果仅因为劳动力市场数据看起来滞后疲软就贸然降息,未免有偏离央行主要职责之嫌。央行更应聚焦物价稳定目标,而不是过度关注就业等数据。

再度降息未必是“无悔”之举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为了应对增长放缓和低通胀,新西兰央行已大幅将利率从5.50%下调至2.50%,累计降息达300个基点。如此剧烈的宽松在短时间内释放,无疑为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刺激。鉴于货币政策的传导通常存在滞后效应,之前的连续降息可能尚未完全发挥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审慎的策略是暂缓进一步行动,静待前期政策的效果显现。相反,过度超前地放松政策,未来可能后悔。

高频经济数据显示复苏迹象

央行在今年8月时曾警告,一系列短期“高频”经济指标骤然转弱,表明经济动能不如预期。然而,最新数据表明这种低迷可能只是暂时的:自年中以来,大多数高频指标已稳步回升,并呈现出上行趋势。

自2025年年中以来,大多数指标正从低谷持续攀升,显示经济活动在逐步改善。尤其是职位招聘广告和建筑许可数量等指标近期也明显回暖。

具体行业数据也提供了佐证。例如,制造业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从9月的50.1上升至10月的51.4,再次回到荣枯线以上。服务业的商业活动指数(PSI)也反弹至接近50的扩张区间。

通胀形势并不支持进一步降息

从通货膨胀角度来看,进一步降息的理由同样站不住脚。如果央行预测未来12个月通胀将跌破1.0%的下限,那么放松政策或许还有依据。但事实恰恰相反,当前新西兰的年通胀率不降反升,已经来到了3.0%的目标上限。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高通胀水平可能并非暂时性的。目前有多重因素推升着物价:其一,食品价格在全球和本地供需影响下持续上涨;其二,纽币汇率走软使进口商品成本上升;其三,非贸易品部门(主要是本地服务行业)的通胀长期顽固且居高不下。这些因素叠加导致通胀在短期内可能难以下降,反而有继续攀高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若还将近期的通胀高企视作“暂时的”或“过渡性的”现象,无疑是非常冒险的判断。实际上,美联储曾在2021年错误地将通胀飙升归因于暂时性因素,结果延误了采取紧缩行动的时机,事后不得不大幅加息遏制物价。新西兰央行应汲取这一教训。

“特朗普关税恐慌”已被证明是虚惊

再来看外部风险因素。就在数月之前,新西兰国内一度对国际贸易形势感到忧心忡忡:央行官员、本地经济学家乃至当时的总理都担心,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会加剧全球不确定性,进而打击新西兰经济。然而事实证明,这些担忧并没有变成现实。全球贸易环境并未像预期那样恶化,新西兰的出口并未遭受关税风波的严重冲击。真正导致市场不安的,反倒是当时本地的过度恐慌情绪,而非国际贸易的实际变化。

既然“特朗普关税恐慌”已被证伪,央行就有必要在其经济模型中重新审视对全球贸易风险的假设前提。此前可能对外部冲击采取了过于悲观的情景设定,低估了新西兰经济的韧性。如今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关系阶段性缓和,外部风险已有所下降。

警惕过度宽松引发房地产泡沫

超低利率环境下,宽松的资金不仅会刺激消费和投资,也很容易涌入资产市场推高资产价格。

对新西兰而言,房价尤其对利率变化高度敏感:当借贷成本过低时,房地产市场往往过热,滋生投机性泡沫。

因此,央行必须对过度宽松可能再次引发房市泡沫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货币政策的“火候”一旦掌握不当,可能令房价迅猛上涨,随后又带来通胀压力。

以最近一次房地产周期为例:在2020-2021年超低利率环境下,新西兰房价曾出现爆炸式上涨,年涨幅一度高达23%。然而,随着央行此后大幅收紧政策,2022-2023年房价又累计下跌了约14%,市场热度明显降温。

目前,新西兰房价在经历上一轮调整后已趋于稳定。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因为短期经济放缓就再次大幅降息,可能重新点燃房地产投机之火。

J. Kerr指出,鉴于以上种种情况,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或许比贸然行动更为安全明智。

市场当前几乎笃定央行会在11月26日的会议上再次降息25个基点,相关预期早已反映在金融市场之中。近期纽币的疲软走势便部分反映了降息预期的影响,投资者押注宽松将继续,使纽币相对走低。

如果央行出人意料地选择按兵不动,将令市场大为震惊。这种政策转向预计会推动纽币汇率迅速走强。

总的来说,11月26日的央行决议对市场和经济前景都至关重要。大多数分析师认为央行将按照惯性继续降息,但如果央行基于上述考量决定暂停或终止降息,则意味着其认可经济状况好于此前预期。这样的转变将引发市场重新定价:纽币汇率、利率前景都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Kommentaar
Meld aan om historiese transaksierekords te sien
Verifikasiek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