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的美国工厂,如何预示特朗普的失败?
Kaituhi: 一心
Whakarāpopototanga美国制造业企业普遍抱怨的是劳工昂贵、原材料昂贵。
核心提示:1.《美国工厂》刷屏,影片背后是奥巴马暗怼特朗普的“逆全球化”政策。2. 两人的分歧是美国半世纪制造业挣扎的缩影。3. 美国存在过度去工业化的问题,而其区别于欧洲的应对方式是2007-2008金融危机的诱因。4. 特朗普出于选举和经济收益的考虑,采取了减税等一系列措施,希望振兴制造业,将产业吸引回美国。5. 由于特朗普的举措逆产业规律而行,加上四处挑起贸易摩擦造成不确定性,特朗普再工业化的政策反响平平,收效甚微。











为什么特朗普如此重视制造业?当然是兑现选举承诺争取连任。除了获得选票,振兴制造业有很切实的好处。首先,制造业的工作比服务业部门的工作创造的就业机会还要多。事实上,对于制造业最终产出的每1美元,几乎都可以创造出诸如建筑、金融、零售、运输等相关服务业部门1.5美元。而且将波音、通用汽车、卡特彼勒和其它美国制造业供应链等这些重工业工厂留在美国非常重要,因为一连串的大小公司都依赖他们的业务。第二,制造业平均支付的工资也较高,特别对于女性和弱势群体的工人更是如此。蓝领阶层购买力的增加也会带动其它产业,比如与这些工厂一起成长起来的零售中心、诊所、旅馆、餐厅等。而当工厂倒闭时,这些产业也会与之一起萎缩,相应的城市和州税收也会同时下降,而政府的工作和服务必然也会削减。第三,一个强大的制造业根基,是美国推动技术创新,以使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关键。美国制造业的衰落会降低美国的创新能力,由于美国制造业的制造和研发长期分离,将制造外包和对本地投资的不足,导致了美国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必须重振制造业。所以,特朗普面临的不是短期的问题,也不是就业问题,而是战略方向的调整。简而言之,是要完成美国产业的转型。制造业必须回归。特朗普做了什么?概而言之,有别于奥巴马政府侧重依靠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再工业化”路线,特朗普支持的制造业回归,是要将“流向海外的制造业就业机会重新带回美国本土”。可以说,特朗普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经济政策开始逐步得到下层群众、硅谷和华尔街精英的认同,在美国两党和广大国民中达成共识,这也标志着美国长期经济战略方向开始转向。

美国制造业企业普遍抱怨的是劳工昂贵、原材料昂贵。来源:https://leaglobal.com/assets/page_pdfs/2019NationalManufacturingOutlookandInsights.pdf
然而,福耀的成功并不是美国工厂的普遍写照,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富士康液晶面板工厂更具有代表意义。2017年富士康进入美国时,承诺投资100亿美元在威斯康辛州建立一座液晶面板生产工厂,乐观估计工厂将创造就业岗位1.3万个,间接和衍生就业岗位2.2万个,以及施工建设岗位1万个。为此,威斯康辛州向富士康提供了45亿美元的补贴。2018年6月28日,特朗普亲赴威斯康星州,与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共同出席富士康工厂的动工典礼 图源:视觉中国美国政界的重视在2018年6月达到了高峰:特朗普亲自参加了奠基仪式。一时郭台铭风光无两。但是在开工之后就没有了下文,新任州长对项目不感兴趣,环保、媒体、学界等都对项目加以阻挠,征地困难、环保压力较大,以及产业链难以配套等困难,使得工厂一再“缩水”。代工行业不具备运输昂贵的产品特性和依赖能源的成本结构,因此无法复制福耀的成功经验,这才是美国制造业的残酷现实。但特朗普似乎意识不到这一点,他希望通过关税来扭转贸易逆差,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今年8月23日,特朗普在推特中命令美国企业撤出中国,但随后两名白宫官员澄清美国政府尚未下达正式命令。图源:推特然而全球供应链的重塑,真如特朗普所愿吗?对不起,这个特朗普真的做不到。数据显示,在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制造业份额的萎缩变得更快了。一项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最新研究对美国公司供应链的各国分布占比增速做了整体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到在2016年特朗普当选后,美国制造业全球份额明显萎缩,中国增速变缓,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增长迅猛。2014-2015年占比增速,绿色为上涨,橙色为下降。图源:观察者网2017-2018年占比增速,绿色为上涨,橙色为下降。图源:观察者网自特朗普上任以来,虽然美国工厂就业增长加速。但由于中美贸易争端,制造业公司为了规避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长期影响,自然会考虑转移到环境稳定、生产成本合适的国家或地区,比如东南亚,导致美国今年经济增长放缓,7月份美国制造业产出下降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