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外交政策转向,中国研究项目纳入印度+东南亚
后花园7月17日综合报道
一个面向新西兰公务员的旗舰中国项目正在进行改革,以契合政府的外交政策优先方向,东南亚和印度也被纳入其中。
China Capable Public Sector项目于2015年在国家党政府执政期间启动,至今已为700多名官员举办了关于中国的高级课程,以及其他讲座和论坛。
该项目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获得好评,报告作者称其“以示范性的方式提升了公务员的能力”,并建议将其推广至地方政府、商业和社区领域。
然而,随着联合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重置”,加大了与印度和东南亚的交往,且与中国的关系近年来似乎停滞,该项目的范围正在从中国拓展到更广泛的亚洲地区。
外交与贸易部发言人向Newsroom证实,该项目的指导委员会已同意将其拓展,“包括新西兰在亚洲的一些其他优先关系,具体为印度和东南亚”。
该项目明年将更名为Asia Capable Public Sector,鉴于中国的重要性,课程仍将包含大量中国内容,同时加入有关印度和东南亚的演讲和研讨会。
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Dr Jason Young参与该项目授课,他认为这个项目是大学与公共部门合作的成功范例。
鉴于新西兰的国际事务已从单一中国扩展到亚洲其他战略重点区域,Young认为将印度和东南亚纳入项目很合理。
“这既反映了该项目模式的成功,也反映出新西兰新的国家优先事项,需要提升公共部门的相关能力。”
这一调整发生之际,中国研究在新西兰正面临严峻挑战。
退休中国问题专家Duncan Campbell和Brian Moloughney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大学在教授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基本知识方面的能力“已大幅下降”。
“随着早期一代中国专家退休,他们未能得到有效替代,历史学科尤为明显,而语言和文化课程的人员配置也普遍减少。”
2003年,新西兰有五所大学历史学科设有中国专家;而20多年后,完全没有专职中国历史学者。到2019年,只有2.25%的高校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中文注册人数为310人,在第二语言中排名第四(仅次于西班牙语、日语和法语)。
Campbell指出,缺乏专家的问题在东南亚领域可能更为严重。
责编:char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