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不让鸡叫”:新西兰税收为何成全球模范?
后花园10月23日报道
经济学家Eric Crampton引用了一句古老的谚语:“征税是一门艺术,关键在于拔鸡毛而不让鸡叫”。这句话可追溯至1766年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写给哲学家大卫·休谟的一封信。他指出,这句格言在当下依然适用:在现实世界中,被“拔毛”时保持沉默的鸡非常罕见,但确实有的鸡比别的鸡更有理由抗议。
国际比较:各国的“拔毛术”
Crampton引用了美国智库税务基金会(Tax Foundation)发布的《国际税收竞争力指数》。该指数并非比较各国征了多少税,而是评估各国征税方式的优劣:有些方式更痛苦。
在2024年的榜单中,新西兰在38个国家中排名第三,且比上一年上升近两分。其中,新西兰的商品及服务税(GST)制度被评为全球最佳,但在企业税和跨境税收规则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新西兰的亮点:全球最优的GST制度
Crampton认为,新西兰的GST成功之处在于其广泛覆盖与极少豁免。他指出,免税项目越多,其他税率就必须越高,而豁免还会引发无休止的边界争议。他举例说,澳大利亚曾因“迷你恰巴塔”究竟算免税面包还是应税饼干而打官司,甚至请来欧洲专家作证,这种荒谬正说明复杂制度的低效。
在新西兰,约 96% 的消费支出纳入GST征税范围,远高于OECD平均的55%。因此,新西兰能以较低税率获得充足税收(在排名国家中税率第八低)。Crampton强调,这种制度既高效又兼容公平原则:GST可与累进所得税搭配,实现政府想要的再分配效果,同时还能征得游客与难以追踪收入的消费。
相互借鉴:东欧与新西兰的启示
Crampton指出,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虽在总排名中居前,但其消费税制反而不如新西兰,征税范围较窄,小企业豁免较多,导致税率高达21%和24%。他认为,这两个国家若能借鉴新西兰的做法,以更低税率覆盖更广基数,将更为高效。
与此同时,新西兰也应向他们学习:尤其在企业所得税与跨境税务协定方面。
新西兰的短板:企业税与外资吸引力
Crampton指出,新西兰的企业所得税负担相对较高。不同国家在资本折旧规则上的差异,决定了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抵扣投资支出。新西兰在这方面远低于OECD平均水平,仅优于哥斯达黎加、匈牙利和智利。
此外,新西兰在国际税收协定覆盖面及外资预提税率方面也表现不佳,导致外国投资者面临更高成本,降低了投资吸引力。Crampton提醒说,看似“多征外国人的税”其实代价高昂,这让本地企业融资更贵,投资更困难。
财政赤字与制度效率
Crampton警告,新西兰政府正陷入结构性财政赤字,且这种赤字不会随经济复苏而自动消失。随着2030年代人口老化加剧,财政压力将进一步恶化。他认为,除了控制支出,政府更应关注税制效率。支出越高,税制越要精细;设计越差,代价越大。
Crampton总结道,新西兰的GST制度已经展示了如何在“鸡不叫”的情况下高效征税。他主张,将同样的理性与纪律应用到资本支出扣除和跨境税制改革中,或许能在拔下几根“松散的羽毛”之前,避免去拽那只“活生生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