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交骤降、库存却创10年新高!新西兰楼市全面进入买方市场,卖家撑得住吗?

作者: Xu Xu
摘要新西兰楼市正在经历双重考验:一边是私宅市场成交量持续下滑、库存高企,买方市场格局愈发明显;另一边,国家住房机构 Kāinga Ora 缩减建房计划,甚至出售土地,引发住房公平的激烈讨论。买家有得挑,租客却更难住。

后花园9月18日报道:

楼市在私宅市场和公共住房领域同时出现了新的动态:一方面,“成交疲软、库存高”,使得“买方市场”格局进一步稳固;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另一方面,国家住房机构 Kāinga Ora 的缩减与转型,也让社宅供应成为舆论焦点。

hougarden

成交量下降,库存高,买方市场继续延续——

新西兰房地产研究所(REINZ)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全国仅有5866宗交易,环比7月下降11.1%。全国中位价也下跌1.2%,显示市场活跃度持续走低。

与此同时,市场公开挂牌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共有约30,000套房源在售。虽然这一数字已连续五个月从3月的高峰回落,但整体仍处于近10年来的8月最高水平,比2023年8月高出31.9%。

从库存延展出的“滞销房”数据同样值得关注。Interest.co.nz 的估算显示,8月底约有24,600套房屋处于“挂而未售”的状态。这一数字虽然比4月高点回落,但与2023年同期相比上涨近40%。

撤盘情况也反映了市场僵持。仅8月就有约3300套房源被撤下市场,尽管较今年5月减少,但比2023年同期增加10%,比2023年高出57%。不少撤盘的原因在于卖家仍坚持高价,但市场买家更为谨慎。

唯一增长明显的指标是新挂牌房源。8月共有8769套新房源上市,环比增长13.3%,同比增长9%,较两年前更是高出17.8%。这意味着未来市场上的供应只会更多。

整体来看,成交下降、库存高企、撤盘增多,新挂牌持续涌入,这些数据都共同描绘出一个典型的“买方市场”。买家有充足选择,而卖家若不调整心理价位,则更可能面临滞销或撤盘。

Kāinga Ora缩减,社宅供应面临新挑战——

与私宅市场的买方局面形成对照,公共住房领域也迎来重大调整。

住房部长 Chris Bishop 在议会书面问答中披露,Kāinga Ora 的管理房源在2024-25财年为78,204套,但预计在新财年将下降至78,027套,净减少177套。这与政府为其设定的新增420套社宅目标形成了微妙落差。

Kāinga Ora 首席执行官 Matt Crockett 回应称,机构未来将进入“持平与更新”阶段,即维持总体数量在约78,000套左右,同时重点投入旧房的改造和翻新。

然而,围绕该机构的争议却在升温。今年早些时候,Kāinga Ora 宣布将取消部分建设项目,并计划出售约五分之一土地。受影响的项目多达3500套住房。

在惠灵顿 Strathmore Park,本应建设41套新房的项目已被叫停,如今当地街道上仅留下一批被封板的空置楼房,墙体布满涂鸦。在奥克兰 Freemans Bay,Kāinga Ora 也正在出售一批养老公寓单元,大部分房屋已空置多年。

hougarden

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各界质疑。工党住房事务发言人 Kieran McAnulty 批评称,政府上台后社宅建设大幅下滑,而无家可归人数却创下新高。他直言:“政府取消3500套住房计划,几乎没有一个社区不受到影响”。

对此,部长 Bishop 则强调,政府正在通过社区住房等其他渠道增加供应,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500套新社区住房,仅奥克兰就有550套将在未来一年交付。

Kāinga Ora 内部则解释,部分项目造价过高,每套成本甚至超过百万纽币,继续推进并不现实。他们认为更合理的策略是保留或翻新可行房源,出售不具价值的地块,以盘活资金。

市场与政策的错位,买卖两端的不同困境——

一个值得注意的对比是:在私宅市场,库存充足,买家有大把选择空间;而在社宅市场,缩减与空置并存,导致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境加剧。

换句话说,买得起房的人正挑花眼,而买不起的人却无房可住。这在奥克兰、惠灵顿等城市尤为突出:一边是卖家降价仍难成交的房源,一边是无家可归者数量的上升和空置社宅的批评。

这种错位既是市场供需关系的产物,也是政策取向调整的结果。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它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更是社会公平和住房保障的难题。

双重拐点下,楼市与社会的影响——

综合来看,2025年的新西兰楼市正处在一个“双重拐点”:

市场层面:买方市场趋势明显,成交低迷、库存高企、撤盘增加,短期内价格难有大幅反弹。

政策层面:Kāinga Ora 从扩张转向收缩,强调存量更新而非增量扩张,公共住房供应面临挑战。

这两股力量叠加,带来几个潜在影响:

对普通买家而言,未来几个月仍是议价空间较大的购房窗口期。

对低收入群体而言,社宅供应紧缩可能进一步推高租房压力。

对投资者而言,虽然买卖市场趋冷,但租赁市场的紧张态势可能支撑租金稳定甚至上涨。

新西兰楼市未来走向,还要取决于利率变化、移民流入和政府住房政策的具体落地。

但无论如何,理解这场“买方市场”与“社宅缩减”的双重格局,是判断市场的关键。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評論
登入可查看歷史成交記錄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