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Taylor Swift救不了新西兰经济?

作者: Charles
摘要他将这种“虚假增长”的逻辑类比为经济学中的“破窗谬论”:灾后重建虽能让 GDP 短期上升,但并非真正的经济增长,只是以债务或保险成本换来的统计假象。类似地,政府若以补贴或大型活动制造“热度”,短期数据看似繁荣,长期仍是资源错配。

后花园10月15日报道

NZ Herald财经编辑Liam Dann 指出,让更多大型活动落地、或通过积极招商吸引国际演出,看似能带来地区经济提振,但整体经济效益往往被高估。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他解释说,像 Taylor Swift 这样的演唱会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拉动奥克兰的消费,但同时也会造成其他地区消费的“挤出效应”:人们把钱花在去奥克兰的门票、酒店和餐饮上,意味着他们在家乡城市消费减少。甚至在时间维度上,许多观众会为买票与出行提前节省开支,事后再减少消费,以弥补支出。

政府在 9 月宣布,将审查 Eden Park 的演出上限规则。旅游部长 Louise Upston 表示,上个夏天的多场大型演唱会为奥克兰经济带来近 3200 万纽币收入,并创造了就业机会。然而,Dann 指出,这样的说法忽视了全国范围的支出转移效应,对奥克兰以外地区来说,这些活动反而意味着收入流失。

他批评称,很多“活动带动经济”的研究更关注“总支出效应”,而非“净增长”,并通过所谓“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放大收益。理论上,一个人花出的每一纽币会在经济中多次流转,但若乘数被滥用,相关统计几乎失去意义。

Dann 进一步指出,像 Taylor Swift 这样的国际巨星才是真正赚走最多的人。来自新西兰观众的数百元票价和手续费实质上流向海外票务公司与主办方,从国家整体角度看,并没有创造新财富,只是重新分配。

他将这种“虚假增长”的逻辑类比为经济学中的“破窗谬论”:灾后重建虽能让 GDP 短期上升,但并非真正的经济增长,只是以债务或保险成本换来的统计假象。类似地,政府若以补贴或大型活动制造“热度”,短期数据看似繁荣,长期仍是资源错配。

不过,Dann 也指出,首相和旅游部长的提议并非全无意义。若大型演出能吸引新西兰人留在本地消费、或带来部分国际游客,对当下低迷的城市经济仍有积极作用。他认为,首相所谓“让新西兰找回活力”更多是一种信心提振,而信心本身也是经济动力的一部分。

Dann 引述最新数据显示,9 月零售支出环比下降 0.5%(约 3400 万纽币),多数行业消费下滑,仅酒店餐饮增长 1.5%。耐用品支出下滑与房市低迷同步,反映家庭支出复苏动力减弱。

尽管央行多次降息、家庭可支配收入在 6 月季度增长 1.9%,但数据显示,新西兰人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家庭储蓄从 1.49 亿纽币 增至 8.04 亿纽币。Dann 评论说,这对长期财务稳定是好事,但短期内不利于经济复苏。

他以轻松口吻结尾道:“也许,我们确实需要一场 Taylor Swift 演唱会,来让全国的气氛热起来。”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評論
登入可查看歷史成交記錄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