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欺诈、保险乱象...新西兰监管机构重拳出击,严打金融行业
后花园6月25日综合报道
由于近期以误导性甚至欺诈手段销售房贷和保险的情况明显增加,新西兰金融市场管理局FMA向金融服务行业发出警告,重点锁定涉案的金融顾问、律师和银行从业人员。
该机构还发现,近期利用伪造文件申请房贷的情况有所上升。
FMA表示,一些新移民和处境较为脆弱的人群被顾问误导,最终花费了不必要的金钱成本,购买了并不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这是FMA在最新发布的《金融行为报告》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报告总结了监管机构在市场上发现的行为乱象,并列出了未来12个月的监管重点。
FMA首席执行官Samantha Barrass表示:“我们采取的是‘不制造意外’的监管方式,让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机构、金融顾问等行业参与者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确保他们对客户的行为经得起检验。”
Barrass透露,目前既有个人单独作案的情况,也出现了更有组织的团伙行为。
“某些金融机构内部确实有人在协助这类欺诈行为。”
客户未获得承诺的服务或产品
FMA将持续监控保险公司是否存在让客户无法获得应有服务的行为。
报告指出,金融机构应该主动审视现有产品和服务,确保它们切实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目标,并且让内部员工真正了解自己提供的产品。
同时,FMA也希望保险公司重视过去的产品,吸取过往一些保险公司被起诉时暴露出的共同问题和失败经验。
“我们会重点关注那些没有主动报告客户待遇问题的公司。通常越是不自我披露,越可能存在严重的行为风险。”
FMA表示,保险定价和折扣机制本就复杂,如果信息呈现方式不清晰,消费者很难判断自己是否获得了应有的优惠。
弱势群体容易被针对
FMA还关注顾问行为是否对弱势群体造成不利影响,比如误导他们购买并不合适或根本不需要的金融产品。
报告指出,房贷、健康险和人寿险将是监管重点,尤其是那些通过误导或欺诈方式销售的产品。
FMA发现,相关欺诈行为在增加,尤其是在房贷和保险领域。同时,一些顾问利用新移民对金融知识的不了解(不少案例中,涉案者和受害人来自同一族裔社区),对他们进行误导。
“虽然这些行为还不至于成为普遍现象,但在当前经济压力下,其严重程度足以引起监管重视。”
消费者不知道该如何投诉
FMA的一项消费者信心调查发现,仅有29%的人表示知道如果被金融服务机构不公平对待时该怎么办,40%的人则表示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
因此,FMA将关注金融机构是否向客户清晰说明如何投诉,以及客户是否能够顺利表达不满、获得回应。
FMA也会确保消费者和投资者明白在管理型投资计划(Managed Investment Schemes)和接受金融建议时,涉及哪些费用、佣金或激励机制。
误导性广告瞄准“批发投资人”
FMA也发现,批发投资产品的披露中,存在大量虚假、误导性或未经证实的信息,尤其是在广告宣传中。
这类产品原本面向具有丰富经验、资金充足的投资人。但随着这类投资在传统媒体和社交平台上的广泛宣传,FMA担心一些投资经验不足的人也被吸引,进而陷入不适合自身的投资。
“如果信息失真,投资者将难以做出明智决策,可能买到根本不合适的产品。”
“道德投资”不能只是贴标签
FMA指出,新西兰人对“道德投资”兴趣浓厚,希望基金管理人真正将其纳入考量。
但FMA也发现,一些机构虽然打着“道德”、“可持续”等标签,但缺乏对投资标准的具体解释,也未说明如果相关资产偏离标准后将如何处理。
“这种模糊的披露不仅容易误导投资者,还可能损害市场对道德投资的信任。”
FMA表示,未来将对那些存在严重误导、欺骗或没有实质依据的“道德宣传”采取行动。
关注新兴风险:私募市场和虚拟资产
FMA也在密切关注私人市场的发展趋势。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重新审视如何加强公共市场的监管,并改善私募市场的透明度。FMA也不例外。”
此外,FMA希望在虚拟资产服务领域发挥更积极的监管作用。所谓虚拟资产,指可交易、转移、用于支付或投资的数字资产,如比特币、NFT等。
FMA将继续向商务、创新和就业部(MBIE)推动,建议建立完整的虚拟资产监管法律体系,以加强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保护。
责编:char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