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贷欺诈、保险乱象...新西兰监管机构重拳出击,严打金融行业

作者: Charles
摘要Barrass透露,目前既有个人单独作案的情况,也出现了更有组织的团伙行为。“某些金融机构内部确实有人在协助这类欺诈行为。”一些顾问利用新移民对金融知识的不了解(其中不少人来自族裔社区),对他们进行误导。

后花园6月25日综合报道

由于近期以误导性甚至欺诈手段销售房贷和保险的情况明显增加,新西兰金融市场管理局FMA向金融服务行业发出警告,重点锁定涉案的金融顾问、律师和银行从业人员。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该机构还发现,近期利用伪造文件申请房贷的情况有所上升。

FMA表示,一些新移民和处境较为脆弱的人群被顾问误导,最终花费了不必要的金钱成本,购买了并不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这是FMA在最新发布的《金融行为报告》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报告总结了监管机构在市场上发现的行为乱象,并列出了未来12个月的监管重点。

FMA首席执行官Samantha Barrass表示:“我们采取的是‘不制造意外’的监管方式,让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机构、金融顾问等行业参与者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确保他们对客户的行为经得起检验。”

Barrass透露,目前既有个人单独作案的情况,也出现了更有组织的团伙行为。

“某些金融机构内部确实有人在协助这类欺诈行为。”

客户未获得承诺的服务或产品

FMA将持续监控保险公司是否存在让客户无法获得应有服务的行为。

报告指出,金融机构应该主动审视现有产品和服务,确保它们切实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目标,并且让内部员工真正了解自己提供的产品。

同时,FMA也希望保险公司重视过去的产品,吸取过往一些保险公司被起诉时暴露出的共同问题和失败经验。

“我们会重点关注那些没有主动报告客户待遇问题的公司。通常越是不自我披露,越可能存在严重的行为风险。”

FMA表示,保险定价和折扣机制本就复杂,如果信息呈现方式不清晰,消费者很难判断自己是否获得了应有的优惠。

弱势群体容易被针对

FMA还关注顾问行为是否对弱势群体造成不利影响,比如误导他们购买并不合适或根本不需要的金融产品。

报告指出,房贷、健康险和人寿险将是监管重点,尤其是那些通过误导或欺诈方式销售的产品。

FMA发现,相关欺诈行为在增加,尤其是在房贷和保险领域。同时,一些顾问利用新移民对金融知识的不了解(不少案例中,涉案者和受害人来自同一族裔社区),对他们进行误导。

“虽然这些行为还不至于成为普遍现象,但在当前经济压力下,其严重程度足以引起监管重视。”

消费者不知道该如何投诉

FMA的一项消费者信心调查发现,仅有29%的人表示知道如果被金融服务机构不公平对待时该怎么办,40%的人则表示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

因此,FMA将关注金融机构是否向客户清晰说明如何投诉,以及客户是否能够顺利表达不满、获得回应。

FMA也会确保消费者和投资者明白在管理型投资计划(Managed Investment Schemes)和接受金融建议时,涉及哪些费用、佣金或激励机制。

误导性广告瞄准“批发投资人”

FMA也发现,批发投资产品的披露中,存在大量虚假、误导性或未经证实的信息,尤其是在广告宣传中。

这类产品原本面向具有丰富经验、资金充足的投资人。但随着这类投资在传统媒体和社交平台上的广泛宣传,FMA担心一些投资经验不足的人也被吸引,进而陷入不适合自身的投资。

“如果信息失真,投资者将难以做出明智决策,可能买到根本不合适的产品。”

“道德投资”不能只是贴标签

FMA指出,新西兰人对“道德投资”兴趣浓厚,希望基金管理人真正将其纳入考量。

但FMA也发现,一些机构虽然打着“道德”、“可持续”等标签,但缺乏对投资标准的具体解释,也未说明如果相关资产偏离标准后将如何处理。

“这种模糊的披露不仅容易误导投资者,还可能损害市场对道德投资的信任。”

FMA表示,未来将对那些存在严重误导、欺骗或没有实质依据的“道德宣传”采取行动。

关注新兴风险:私募市场和虚拟资产

FMA也在密切关注私人市场的发展趋势。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重新审视如何加强公共市场的监管,并改善私募市场的透明度。FMA也不例外。”

此外,FMA希望在虚拟资产服务领域发挥更积极的监管作用。所谓虚拟资产,指可交易、转移、用于支付或投资的数字资产,如比特币、NFT等。

FMA将继续向商务、创新和就业部(MBIE)推动,建议建立完整的虚拟资产监管法律体系,以加强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保护。

责编:charles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評論
登入可查看歷史成交記錄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