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亿纽币修17条路,新西兰的“黄金公路”值不值?
后花园11月4日报道
当护士、教师和消防员为公共服务经费不足而抗议时,新西兰另一项巨额开支正引发热议:“国家级重点公路”(Roads of National Significance)。最新预算显示,全国仅17条重点公路的造价就高达 440亿至540亿纽币,相当于重建23座达尼丁医院,或超过全国公路系统总价值的一半。
过去两年里,八个公路项目的预算悄然上涨了50亿纽币,而工地却还没动工。政府解释称,部分原因是早期估算过时,更主要的是新冠疫情后建筑通胀飙升。总理Christopher Luxon表示,必须“现在行动”,以“为国家的基础设施未来做准备”。
不过,媒体和专家的质疑声同样强烈。Newsroom指出,多数成本增长与“项目范围扩大”和“通胀重估”有关。一些项目的原始预算甚至可追溯到2015年,如今经过更细致测算后,成本数字“远超预期”。
最受关注的,是耗资最高的“北地走廊”(Northland Corridor)项目:预计总价高达 180亿至220亿纽币。支持者认为这是北地地区的交通命脉,但批评者质疑其“性价比惊人低”,称这条路每天的通行量仅1万至1.5万辆,“我们根本负担不起花200亿去修一条这样的小路”。
更令人诟病的是,交通署宣称新公路能将Te Hana到Whangārei的车程缩短38分钟,但实际上,Google地图显示该段原本只需59分钟。仔细查看细节才发现——38分钟的节省仅适用于假期严重堵车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只快8分钟。
批评者还指责政府“修改了计算游戏规则”,通过财政部调整“成本效益比”(Benefit-Cost Ratio)的评估方式,把原本30年的收益期延长到60年,从而让大型项目“看起来更划算”。“过去的政府不会批准这种回报率的工程,”专家Matt Lowrie直言。
当然,也有人为政府辩护。新西兰基础设施协会主席Nick Leggett认为社会“低估了基建的长期价值”。他举例说,奥克兰海港大桥建成时也被批评“浪费钱”,但如今承载着全国5%的经济活动;若它瘫痪,“对整个国家都是灾难”。
他还指出,新西兰只有在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才能负担老龄化、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支出,而“基础设施正是这种增长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