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为贸易放宽对印度移民政策?总理面临两难,优先党可能趁势崛起
后花园3月24日综合报道
新西兰总理Christopher Luxon刚刚率领庞大代表团访问印度,志在抢占这片快速发展的热土,双方承诺继续推进自贸协定的谈判。
政治专栏作家Chris Trotter分析了印度的诉求,并指出印度最想要得到的,新西兰未必能给。
印度想从新西兰得到什么?显然不是乳制品,它已经有充足的供应。印度45%的人口是小规模农民,主要依靠挤奶为生。因此,在2025年向印度出口乳制品毫无意义。
那么,印度真正需要什么?
印度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类似于英国农业和工业革命时期,人口压力巨大。然而,与19世纪不同的是,如今全球人口已是当时的八倍,英国和欧洲当年可以移民到北美和大洋洲,而印度现在没有类似的空间。
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印度的小农必须被更大规模、更高效的农业企业取代。然而,小农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一直试图稳住这些农民,以防他们被更激进的政治势力吸纳。他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策略成功地取代了国大党的世俗化、多元包容国家愿景,但也扭曲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印度制造业仅吸纳了不到20%的劳动力,且大多是建筑工人。印度无法像英国当年那样让农业人口转入工厂,因为中国已牢牢占据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短期内无法撼动。
这对新西兰意味着什么?
印度需要依靠制造业和服务业创造足够的财富,以维持小农的生计,避免农业被彻底资本化。这为新西兰提供了几个机会,例如:
农业合作:新西兰可以利用自身的农业经验,帮助印度将小农整合成更高效的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力。
教育出口:新西兰可以扩大对印度的教育服务,包括增加留学生名额,或在印度本土开设合资院校。新西兰的高等教育体系对印度中产家庭极具吸引力,尤其是在通过印度顶尖大学进入高收入阶层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
然而,真正能让新西兰打开印度市场的,不是乳制品,也不是教育,而是移民政策。
印度希望新西兰放宽印度移民限制,不是因为它热爱新西兰,而是希望通过扩展海外侨民推动经济发展,效仿中国模式。目前,印度正在向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提出类似要求。
Trotter认为:“贸易可能未必跟着国旗走,但一定会跟着人口流动。”
但这在新西兰政治上风险极高。如果现任政府以移民换取自由贸易协定(FTA),将面临强烈反弹。新西兰优先党可能借此争取选票,毛利党也可能煽动反移民情绪,工党甚至可能跟风,只有绿党可能支持这一政策。
Trotter指出,话虽如此,从历史来看,促进印度移民符合新西兰的发展方向。认为新西兰可以永远保持英裔文化堡垒的想法,在大英帝国解体后就不该再存续。
事实上,早在1986年,《伯克报告》(Burke Report)就悄然建议,新西兰应摒弃“白人新西兰”政策,转向多元文化移民政策。
如今,超过20%的人口出生于海外,这一政策已被证明成功。
如果当年新西兰坚持“白人新西兰”政策,今天可能是一个封闭、孤立的社会,甚至可能充满种族主义。
“相比之下,一碗奶油羊肉咖喱配印度烤饼,似乎也不算坏。”
责编:char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