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orV型?住宅建筑已经触底,但何时反弹是个问题
后花园9月22日报道
BNZ 经济学家 Mike Jones 表示,住宅建筑在新西兰经济周期中扮演的角色远超其在 GDP 中的占比。虽然它直接贡献约 6-7% 的 GDP,但却提供了 8-10% 的就业,并与制造业、林业、消费品和物流等行业紧密相连。
他指出,二季度 GDP 环比下降 0.9%,其中住宅建筑再次成为拖累之一,建筑量下滑 1.9%,过去八个季度里有七个季度在下跌。自 2022 年以来,住宅建筑活动已下跌 23%,幅度在发达经济体中算是较大。
从建筑许可来看,市场可能已接近谷底。独立屋许可在 18 个月前已趋于稳定,近来也扩展到联排别墅和旧房翻修。全国多数地区都有类似趋势,奥塔哥尤其突出,当地许可金额比 2022 年峰值还高出 9%。不过,他提醒,仅凭许可数量可能高估了实际活动,因为联排别墅占比显著上升,平均面积远小于独立屋。按人均许可总面积计算,当前水平比长期均值低 12%。
Jones 强调,低迷已经对行业造成严重冲击,建筑业在失业和公司倒闭中占比过高。这种产能流失让人担忧未来复苏是否会推高成本。
展望未来,他认为住宅建筑复苏的时机存在很大不确定性。BNZ 原本预计今年底会出现回升。
Jones 指出,目前有三大关键宏观因素在影响行业:
资金成本和可得性:过去一年融资环境明显改善,官方现金利率一年内已下调 250 个基点,预计还会降息两次,最终降至 2.5%。
相对成本:建筑成本较 2021 年仍高出 35-40%,而房价停滞,导致“建房动力”不足。他预计房价明年上涨约 4%,但不足以迅速改变局面。
供需关系:人口增速因移民骤减而放缓,住房供应却接近长期均值,边际上缓解了住房紧张,但也压低了新建需求。
综合来看,Jones 认为住宅建筑的下行周期基本走完,但复苏将滞后于整体经济。若移民和房价没有明显回升,建筑业可能在 2026 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维持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