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信号显现,本周降息几乎板上钉钉!纽币、房价、通胀怎么走?
后花园11月24日报道
上月的利率审查中,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意外降息50个基点,并明确暗示本月将进一步降息。政策声明写道:“委员会仍然愿意在必要时进一步下调OCR,以确保通胀在中期内稳定回到接近2%的目标中点”。
降息几成定局:四大因素锁定本月行动
种种迹象表明,11月的这次官方现金利率(OCR)决议几乎已是板上钉钉,以下四大因素使降息成为大概率事件:
前次信号:央行在上次会议已释放继续降息信号,等于提前为本月动作埋下伏笔。政策委员会强调如果有必要将进一步宽松,以确保通胀重回目标,这无疑为本次降息奠定了基调。
决策空窗:本周的审查是2026年2月18日之前最后一次利率决议。央行不太可能让市场悬等近三个月才采取行动,对稳定预期而言,搁置调整如此之久显然不现实。
新帅接任:当前代理行长Christian Hawkesby将在此后离任,新行长Anna Breman将于12月1日走马上任。Hawkesby应当会希望在明年2月新行长主持首次审查前铺好清晰的政策跑道,不给继任者制造悬念。因此,他极有可能在任内最后一次会议上拍板降息。
市场定价:金融市场已经完全押注央行会降息25个基点,将OCR从2.50%降至2.25%。批发利率走势表明这一预期早已消化。这实际上将央行“绑定”在降息路径上:倘若央行反其道而行,不仅违背市场共识,更可能引发剧烈震荡。在关键人事交接前夕,决策者显然不会轻易冒犯市场。
经济疲软与大环境:支持降息的背后逻辑
即便不考虑以上技术性因素,当前宏观环境本身也为降息提供了充分理由。新西兰经济在今年表现乏力,原本寄望的复苏迟迟未能启动。今年第二季度GDP意外环比下跌0.9%,令市场大感意外。经济基本面疲软,正是央行决策者祭出大力度宽松的主因。
与此同时,通胀压力相对可控,为进一步降息腾出了空间。最新数据显示,新西兰第三季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约3.0%,正位于央行1%–3%目标区间的上缘附近。尽管通胀水平不低,但完全符合央行此前预测,没有出现新的意外。
更重要的是,央行和多数经济学家预计通胀接下来将缓步下行。高频价格数据也支持这一判断:例如10月份的月度价格指数报告显示食品价格依然高企,但房租等领域涨势明显放缓,预示通胀方向正在转为下降。经济学家普遍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CPI有望回落至2.8%左右,略高于央行预测的2.7%,但已重返目标区间。央行预计明年上半年通胀将趋近目标中点2%。
此外,劳动力市场也出现进一步的降温迹象:最新数据显示失业率从5.2%升至5.3%,虽升幅不大但方向一致,表明就业市场略有放缓,这亦与央行预期相符。
降息的潜在风险
尽管多方因素支撑央行继续放松货币政策,但降息并非没有风险。
首先值得警惕的是通胀反弹的隐忧。目前通胀率虽已进入目标区间,但仍接近3%的上限。如果央行持续降息、刺激需求上升,而一些结构性物价压力并未完全消除,那么通胀可能比预期更顽固。央行委员会自己也讨论过通胀的上行风险:例如行政管控类价格(如地方税费、公用事业费)居高不下,企业仍面临一定成本压力。
如果通胀未能如央行所愿迅速降温而是长时间停留在高位,那么过度宽松政策可能影响通胀预期,届时央行恐怕不得不重新收紧政策,抵消之前的刺激成果。
另一项风险来自金融市场和汇率层面。上月50个基点的“大砍”一出炉,纽币汇率便应声下跌至六个月低位。一般而言,降息周期会使本币汇率走低。汇率贬值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出口部门竞争力,为疲软的经济提供支撑,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加剧输入型通胀压力。目前国际大宗商品和贸易品通胀趋缓,本应利于降低国内物价,但如果纽币持续走弱,全球商品价格下降的红利传导到国内时会打折扣。
低利率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过去一年多,新西兰房价持续疲软,然而,一系列降息后,销量已显著上升,不排除将来刺激房市回暖甚至再次过热的可能性。
最后,需要考虑的是政策效力递减的问题。持续降息能否真正唤醒低迷的经济?从高频数据看,新西兰消费者依然谨慎,电子支付交易额增长疲软,企业投资意愿也未显著改善。这表明信心不足仍是主要掣肘。央行在最新声明中提到,部分家庭和企业可能过度谨慎,从而使消费和投资低于预期。即使贷款利率下降,如果大众对前景缺乏信心,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未来降息“药效”不明显,央行可能面临进退两难:继续降息可能引发上述通胀和金融副作用,但不降息又难以提振经济。
2026年利率走势展望:触底还是再降?
随着本次降息几成定局,接下来公众更关心的是:利率是否已接近本轮周期低点?展望2026年,央行将如何拿捏政策节奏?11月的利率审查将公布新一期《货币政策声明》(MPS),其中对未来OCR轨迹的预测最受瞩目。
考虑到经济仍脆弱且通胀尚未完全降温,央行大概率不会在声明中“自我设限”,而是会留有余地。如果新版预测显示2026年第一季度OCR略降至约2.1%附近,这将被解读为央行希望保留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但又不想锁定预期路径。分析指出,目前市场预期明年OCR终点可能在2.0%左右,概率接近一半。
各大机构和经济学家对2026年的利率前景看法略有分歧,但主流观点认为降息周期已近尾声。一些分析师预计,央行在本周如期降息后将转趋谨慎,本周可能是“最后一降”,随后央行将按兵不动一段时间,以观测累积的宽松效果。如果经济如预期逐步企稳,则2.25%很可能成为本轮周期的谷底。倘若未来数月通胀温和可控而经济依旧不见起色,那么进一步降息至2.0%以下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现在到明年2月中旬,新西兰将迎来一系列关键经济数据:包括12月18日公布的第三季度GDP(目前预测环比增长约0.5%)、1月下旬的通胀数据,以及2月初的劳动力市场报告等。还有各种高频指标将持续出炉。这些信息将为央行评估前几轮降息的效果提供依据,也直接影响下一次利率决策的方向。
在更长远的未来,一旦经济复苏势头明朗、通胀重新抬头,利率势必将回归上行通道。不过这很可能是2026年后的事情。目前的共识是2026年全年OCR大体将维持低位盘整,等待经济重新积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