साझा करें

从“坚持到2025”变成“苟活到2026”,新西兰经济复苏再三“爽约”,打压房价的副作用?

सारांश另一方面,这场“主动降温”也切断了家庭财富效应的传导链。房价下跌使许多家庭感到“更穷”,不再敢于消费;房贷利息抵扣的取消令投资者撤离市场;建筑活动锐减拖累相关行业。有分析人士认为,政府过快地将经济与房地产“强行脱钩”,在短期内对经济起到了抑制作用。

后花园10月6日报道

本应在2025年迎来拐点的新西兰经济,如今依然步履蹒跚。新西兰好像倒在了复苏前夜:增长疲软、信心低迷、动力不足。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信心危机

根据新西兰央行的最新评估,2025年第二季度经济再次萎缩,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仍未恢复正常水平。虽然通胀降至2.7%,回到央行目标区间内,但高生活成本让家庭支出持续受压。消费者信心指数虽从年初低点略有回升,但仍处悲观区间。

Harbour Asset Management固定收益主管Mark Brown说:“降息似乎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如以往。”

他指出,房市和消费信心都未像以往降息周期那样迅速反弹,尤其是在奥克兰和惠灵顿等主要城市。

央行自己在会议纪要中也承认:“悲观情绪和外部冲击削弱了降息的效果。”

换言之,即便借贷成本下降,消费者仍倾向于储蓄、防风险,而不是扩大消费。这种信心赤字形成了恶性循环:支出下降导致企业营收下滑,裁员增加,又反过来削弱消费能力。

企业投资不振

企业层面的低迷同样拖慢了经济复苏。多项指标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西兰制造业与服务业活动双双跌至荣枯线下方,部分银行经济学家形容这一局面为“迎面撞墙”。

虽然下半年企业对未来的乐观情绪略有回升,但正如9月16日发布的企业信心调查所显示,这种“信心反弹”更多出于对未来政策宽松的期待,而非现实经营环境改善。超过六成企业计划增加投资,但同时,近半数企业将“政府政策朝令夕改”列为最大风险因素。

结果是,企业普遍采取防守姿态,延后扩张,削减资本开支,成为复苏步伐缓慢的重要原因。

打压房价的连锁反应?

房价调控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过去十余年,新西兰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房地产带动。房地产行业每年直接贡献约298亿产值,占GDP近13%,其上下游效应显著。然而,为遏制房价飙升和投资投机,政府自2021年开始实施了多项抑制政策:包括将明线测试(Bright-Line Test)延长至10年、取消投资房利息抵扣、强化租赁监管及推行“健康住宅标准”等。

这些措施确实在短期内抑制了投机性需求,使房价自高点回落超过20%,改善了住房可负担性。

本届政府上台后,继续加大力度对房地产市场施压,并直言要让房产和经济脱钩。

住房可负担性大幅提升,但另一方面,这场“主动降温”也切断了家庭财富效应的传导链。房价下跌使许多家庭感到“更穷”,不再敢于消费;房贷利息抵扣的取消令投资者撤离市场;建筑活动锐减拖累相关行业。有分析人士认为,政府过快地将经济与房地产“强行脱钩”,在短期内对经济起到了抑制作用。

不过,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政府压制房价的初衷在于“打破房地产绑架经济的结构性依赖”,从长远看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的增长模式。按照这一观点,房地产调整虽然带来阵痛,但也为经济再平衡创造了条件。

但无论怎样,只看当下的情况的话,房价调控无疑是复苏放缓的重要变量。政策制定者需要在抑制泡沫与稳住增长之间找到更精确的平衡。

2026年复苏或再度落空?

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2026年经济全面复苏的预期可能再度“爽约”。专家警告称,虽然通胀已受控,但家庭债务高企和投资意愿不足意味着“复苏将走得极慢”。

首先,内需难以快速回升。消费者信心仍处低位,许多家庭仍在应对债务压力。其次,企业投资虽有计划,但受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影响,执行难度大。

外部风险也不容忽视。若全球经济在2025-2026年再次放缓,或主要贸易伙伴实施新的保护主义政策,新西兰出口行业会受到巨大冲击。正如路透社报道所言,“新西兰这样的小型外向型经济体在全球衰退时往往受到更大冲击”。

NZX危机:资本市场信心塌陷

资本市场的动荡进一步凸显了困境。新西兰证券交易所(NZX)近期再遭打击,多家老牌上市公司计划退市,包括地毯制造商Bremworth和餐饮集团Restaurant Brands。

NZX在过去一年已陆续失去能源企业Manawa Energy、通信公司Vital及NZ Windfarms等;更多企业选择转赴澳洲或私有化。Just Life集团创办人Tony Falkenstein直言:“在纽交所上市一年要花40万纽元的合规成本,而融资效率却远不如其他渠道。”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NZX几乎没有新增上市,市场规模持续收缩。政府虽在去年底推出改革方案,包括放宽披露要求和鼓励KiwiSaver基金加码投资本地股市,但实际效果有限。

资本市场疲软削弱了企业融资能力,也反映出投资者对本土企业信心不足。更多资金流向海外,意味着新西兰创新型企业获取资本的难度上升。

降息效力递减

自2024年下半年起,央行已连续六次降息,将官方现金利率从5.5%降至3%。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央行会议纪要承认:“降息传导速度慢,刺激力度有限。”

原因在于,信心缺失削弱了政策传导。企业主面对订单萎缩,即便贷款便宜,也不敢贸然扩张。消费者担心未来收入下降,更愿意储蓄或还债。结果,货币宽松的“乘数效应”被显著削弱。

此外,新西兰金融体系以定息房贷为主,利率调整滞后,政策效果要数月甚至一年后才能完全体现。再加上银行放贷趋谨慎,使降息的影响进一步被稀释。

Harbour Asset Management的Mark Brown总结道:“利率工具仍有效,但显然不如以往灵敏。我们正在经历货币政策的‘摩擦期’。”

不过,复苏并非没有希望,只是政府和央行还需要更多作为。央行应在稳定通胀与刺激增长间继续平衡,政府可能需要放弃紧缩政策,在确保财政稳健的基础上适度扩张支出。NZ Herald财经编辑 Liam Dann认为,接下来该做的不是继续喊口号,而是要迅速承认失败、调整方向、重新出发。

正如Dann所说,经济周期从不止步,如果此刻很糟,说明转机正在路上。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टिप्पणी
लेन-देन का इतिहास देखने के लिए लॉगिन करें
सत्यापन को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