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震!新西兰国民品牌要“改姓”,华人钱包遭遇正面冲击!央行一句话,房主梦碎一地……

作者: Gloria
摘要虽然央行承认了短期内的预测失误,但他们对未来还是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央行预计房价将从明年开始回升,到2026年底上涨3.9%,到2027年底上涨5.0%。

后花园2025年8月22日报道:还记得你今天早上喝的那杯Anchor牛奶吗?还有昨晚孩子吃的Kāpiti冰淇淋?告诉你一个可能让你大跌眼镜的消息——这些陪伴新西兰家庭多年的国民品牌,很快就要有新主人了!

就在前几天,本土乳业巨头恒天然突然宣布了一个"爆炸性"消息:他们要把整个消费者业务部门打包卖给法国食品集团Lactalis,交易金额高达38.45亿纽币!这个数字有多夸张?相当于新西兰政府一年GDP的1.5%!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大甩卖"涉及的可不是什么小品牌,而是新西兰人餐桌上的"常客"——Anchor、Primo、Fresh 'n Fruity、Mainland、Kāpiti等8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覆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乳制品需求。

你的冰箱里有多少"恒天然"?

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次易主到底涉及哪些我们熟悉的品牌:

Anchor——这个蓝白相间包装的牛奶品牌,可以说是新西兰人的"国民牛奶"。从小朋友的早餐奶到大人的咖啡伴侣,Anchor几乎出现在每个新西兰家庭的冰箱里。还有那个经典的黄油,多少人的吐司都离不开它?

Mainland——说到奶酪,怎么能不提Mainland?无论是做三明治还是意大利面,这个品牌的奶酪片和奶酪块都是新西兰人的首选。那个熟悉的绿色包装,在超市货架上总是最抢眼的存在。

Kāpiti——这可是新西兰的"高端担当"!Kāpiti的冰淇淋和手工奶酪,品质和口感都堪称一流。虽然价格不便宜,但绝对是招待客人或者犒赏自己的不二选择。

Primo——年轻人和上班族的最爱!各种口味的调味奶,既解渴又有营养。巧克力味、草莓味、香草味...每一种都有自己的忠实粉丝。

Fresh 'n Fruity——学校食堂和家庭冰箱里的常客,这个酸奶品牌陪伴了无数新西兰孩子的成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品牌几乎贯穿了新西兰人的"一日三餐"——早餐的牛奶和黄油,午餐的奶酪三明治,晚餐后的酸奶和冰淇淋,甚至深夜加班时的一杯调味奶。现在,它们都要有新主人了!

法国买家来头不小

那么,这个要"接盘"的Lactalis到底是何方神圣?

Lactalis可不是什么小公司,它是由法国Besnier家族控股的私人企业,2024年的营收高达303亿欧元!要知道,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新西兰很多大型企业的年收入。

更重要的是,Lactalis在全球乳业市场可是响当当的"大佬"级别存在。他们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在欧洲、亚洲、非洲都有重要布局。这次收购恒天然的消费者业务,显然是看中了新西兰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位置。

Lactalis的管理层表示,收购完成后,他们将把恒天然的消费品业务与自己在澳洲和亚洲的现有网络结合,进一步扩大在关键市场的份额。听起来很有野心,不是吗?

股东笑了,消费者慌了

对于恒天然的股东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公司承诺向每个股东发放每股2纽币的免税资本回馈,直接分享这笔交易的收益。这种"现金优先"的安排,比分拆或上市来得更快更直接。

但是,作为普通的华人消费者,我们更关心的是:这次易主会不会影响我们的钱包?

说实话,新西兰的消费者现在已经被飙升的乳制品价格搞得焦头烂额了。数据显示,就拿最基本的黄油来说,500克装的价格在过去14个月内几乎翻了一倍!从去年4月的4.49纽币暴涨到上个月的8.60纽币。

更让人震惊的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2015年,同样规格的黄油当时只要2.97纽币,不到十年时间价格涨幅接近200%!这个涨幅,比房价都要疯狂。

奶酪、酸奶等其他乳制品的价格同样水涨船高,让普通家庭的日常开支压力倍增。很多家庭主妇都在抱怨:现在去超市买乳制品,感觉就像在"割肉"!

CEO的承诺,你信吗?

面对消费者的担忧,恒天然CEO Miles Hurrell赶紧出来"灭火"。他信心满满地表示:"这笔交易不会对消费者价格产生任何影响。新西兰的竞争环境将保持不变。"

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在黄油价格已经翻倍的现实面前,消费者对这个承诺显然将信将疑。毕竟,涉及Anchor、Mainland、Kāpiti等家喻户晓品牌的易主,很难让人相信不会对市场产生任何波澜。

经济咨询公司Infometrics的CEOBrad Olsen从专业角度分析了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他指出,消费品乳制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价格上升,而非本地因素。

"在恒天然与Lactalis的拟议协议下,情况将完全相同。"Olsen解释道,"恒天然从农民那里收购牛奶,然后卖给Lactalis,他们实际上也必须支付乳制品的市场价格。"

从这个角度来看,至少在短期内,这笔交易确实不太可能对价格产生太大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呢?

全球化布局带来的变数

Olsen提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长期因素:新西兰市场规模的局限性。

"我们只有500万消费者,而世界其他市场,大多数地方的消费者数量都远超我们,有时仅一个城市就比我们整个国家能提供的消费者还多。"

这种全球化视角可能为新西兰消费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一方面,Lactalis可能会利用其全球资源和经验,推出各种新产品——从营养保健品、健康蛋白酸奶到不同口味的奶酪片,什么都有可能。

另一方面,当这些品牌成为全球化公司的一部分时,它们的定价策略、产品线规划、市场推广方式都可能发生变化。会不会出现"国际化"的定价?会不会有更多"高端化"的产品?这些都是未知数。

恒天然的"断舍离"

那么,恒天然为什么要选择出售这些赚钱的消费品牌呢?

恒天然董事会主席Peter McBride解释说,公司曾就IPO与Trade Sale两条路径进行了"彻底的价值检验"。在多方竞逐下,出售给Lactalis被认定为"长期与短期均最优"的方案,而且比IPO可以实现"完全剥离+更快回流资本"的双重目标。

恒天然CEO Miles Hurrell则表示,出售完成后,恒天然将把精力集中在Ingredients(原料)与Foodservice(食品服务)两大核心板块,依托创新产品从新西兰面向全球100多个国家销售。

简单来说,恒天然想要"轻装上阵",专注于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生产高质量的乳制品原料,而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业务。

这种策略转变其实很好理解。零售业务需要大量的营销投入、渠道管理、品牌维护,而且竞争激烈。相比之下,原料业务的利润率更高,技术门槛也更高,更符合恒天然作为全球乳业巨头的定位。

消费者的钱包何时能"松口气"?

回到最核心的问题:新西兰消费者什么时候才能在超市里买到价格合理的黄油和奶酪?

尽管专家和企业高管都在努力安抚市场情绪,但现实是,在全球通胀压力、国际市场波动以及现在的企业易主等多重因素交织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还需要时间来揭晓。

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新西兰消费者的钱包可能还要继续"失血"一段时间。不过,也许Lactalis的全球化运营能力真的能带来一些积极变化——比如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更丰富的产品选择,甚至是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对华人消费者的影响

这次恒天然的"大甩卖",标志着新西兰乳业格局的重大变化。对于普通华人消费者来说,短期内可能不会感受到太大变化——你依然可以在超市买到熟悉的Anchor牛奶和Mainland奶酪。

但是,长期来看,当这些陪伴我们多年的品牌成为法国公司的一部分时,它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不会有更多创新产品?会不会有更国际化的口味?价格会不会更亲民?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交给时间了。

对于许多华人购房者和屋主来说,本周央行再次降息,已经实实在在地为家庭预算带来了一丝缓解。随着利率不断下跌,房地产市场有望从低迷中迎来提振。

虽然利率前景看好,但央行却在昨天意外调整了对房价的预测——从此前的上涨3.5%大幅下调至下跌0.3%。这一重大预测调整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实际表现可能远低于央行此前的乐观预期。

降息"红包"来了!月省$270,但央行泼冷水:房价还要跌

最近有个好消息和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好消息是:如果你正在还房贷,恭喜你!降息的"红包"已经到账,每个月能省下不少钱。坏消息是:央行刚刚承认自己"看走眼"了,房价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坚挺...

房贷族的"意外惊喜":每月省$270

对于那些每个月都要按时还房贷的朋友们来说,最近的日子确实轻松了不少。

BNZ的首席经济学家Mike Jones透露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数字:6月份的平均房贷利率已经降到了5.66%,比之前6.39%的"恐怖高峰"下降了不少。更让人期待的是,他预测到年底这个数字很可能会降到5%!

我们来算笔账:以一个典型的首次购房者为例,假设房贷总额是57.5万纽币:

•在6.39%的高利率时期,每月要还3593纽币

•现在5.66%的利率下,每月只需还3323纽币

这样一算,每个月能省下270纽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节省。

借款人变"聪明"了

有趣的是,Jones发现借款人们现在变得更加理性了。还记得今年年初那段"疯狂"的日子吗?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选择超短期的固定利率,希望能赶上降息的"末班车"。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更多人开始选择6到12个月,甚至1到2年的固定期限。这说明大家不再那么"急躁"了,开始用更长远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房贷策略。

Jones预计OCR最终会降到2.5%。他表示:"我们都在接近宽松周期的最后阶段。"

央行"打脸"时刻:承认预测失误

说完了好消息,现在该说说那个"不太好"的消息了。

新西兰央行最近做了一件很少见的事情——公开承认自己的预测出了问题。在最新发布的货币政策声明中,央行将2025年全年房价预测从此前的上涨3.5%大幅下调至下跌0.3%。

这个调整有多大?从正3.5%到负0.3%,相当于预测调整了近4个百分点!这在央行的历史上是相当罕见的。

央行首席经济学家Paul Conway坦率地表示:"通常我们会预期房价在周期的这个时点会更多地上涨,但它们没有。我们不预期它们在未来18个月内会大幅上涨。"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无奈?连央行的专家们都承认,房地产市场比他们想象的要"顽固"得多。

降息效果为什么这么"慢半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利率已经大幅下降了,为什么房价还是不给力呢?

央行助理行长Karen Silk给出了解释。她指出,尽管央行已经将OCR从峰值下调了250个基点,但"我们可能只看到其中50%的效果传导到经济中,所以还有另外50%有待传导"。

换句话说,降息的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需要更多时间才能真正影响到房地产市场。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都在"等等看",希望利率能降得更多一些再做长期决定。这种谨慎的态度虽然理解,但也确实延缓了降息政策的传导效果。

房价何时能"回血"?

虽然央行承认了短期内的预测失误,但他们对未来还是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央行预计房价将从明年开始回升,到2026年底上涨3.9%,到2027年底上涨5.0%。

不过,考虑到央行刚刚承认了预测失误,这些新的预测到底有多可靠呢?市场显然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評論
登入可查看歷史成交記錄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