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家信心高涨,房价反弹进入倒计时?现在上车究竟是“抄底”还是“接盘”?

作者: Charles
摘要另外,不能光盯着利率,持有房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地税涨、保险涨,算下来,房子会不会买得起养不起?还有一个现实问题,高密度公寓会不会更普遍,独立屋是不是越来越稀缺?这些都会影响买房的回报。

后花园9月1日报道

“现在可能正是买房的好时机。”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这不是专家忽悠上车,而是民意调查的结果。

最新ASB住房信心调查显示,尽管市场状况低迷,买家乐观情绪依然坚挺。

在最新的调查中,涵盖7月前的三个月,净26%的新西兰人认为现在是买房的好时机(选择“是”的比选择“否”的多出26%),仅略低于上一季度的28%,但仍处在历史高位。

ASB 首席经济学家 Nick Tuffley 表示,最新住房信心调查显示,买方情绪正处于强势水平。

什么因素让现在被认为是买房的好时机?为什么多数买家依然迟疑?

降息进行时

央行政策

自 2021 年底至 2023 年初,为抑制高通胀和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新西兰央行将 OCR 从 0.25% 提高至 5.50%,导致五年固定房贷利率从约 2.58% 跳升至 7.5%。

随着通胀回落,2024 年下半年至 2025 年中,央行连续七次降息,将 OCR 降至 3%。

央行的最新《货币政策声明》指出,通胀在明年将继续回落,OCR会在今年末或明年初降至2.5%,这有助于刺激家庭支出和企业投资。

利率路径预测

各大银行与研究机构对未来利率的预测略有差异,但普遍认为 OCR 将降至 2.5% 左右后进入稳定期。

ASB 预测年底降至 2.5%,长期利率可能先涨后跌。BNZ 认为仍有小幅下调空间。Kiwibank 预计两年期掉期利率将降至 2.8%,利率底部可能在 2025 年底出现。Westpac 预计还有两次降息至 2.5%,随后利率会平稳并在明年末略有回升。

格外引人注意的是来自ANZ和独立经济研究机构 Capital Economics 预测。

ANZ预测,新西兰央行将在年底前将OCR降至2.5%。然而,经济学家同时发出警告,这种宽松政策可能只是暂时的,一旦经济重新获得动力,央行可能再次提高利率以防止通胀反弹。

Capital Economics也指出,由于经济增长仍然疲软,央行有望在 2026 年第一季度将 OCR 降至 2.5%。此后,若经济复苏快于预期或通胀重新抬头,利率可能再次上调。

综合来看,利率的底部大概率出现在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未来一年可能保持平稳或略有反弹。

利率抄底?

低利率为房地产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买家也需要谨慎。

降息后银行普遍调低固定利率,当前 1–2 年期房贷利率在 4.5%–5.0%,远低于 2023 年高点,且银行的贷款压力测试利率也显著下降,接近 2020–2021 年水平。

然而,根据上文所述的OCR预测,房贷利率有一定概率会在 2026 年下半年开始回升。

房价依旧低迷

目前房价仍比峰值低了约 15% 至 17%,短期内这一状况不会有太大提振。

ASB 的调查显示,预计未来 12 个月房价会上涨的人减少到净 18%,比上季度的 26% 下降明显。奥克兰的降幅最大,净 14% 的人预计价格会上涨。

“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房价一直在小幅波动,总体相对平稳。有时候小幅上涨,有时候小幅下跌。”

BNZ 首席经济学家 Mike Jones 指出,按照BNZ的整体住房可负担指数,目前的住房可负担性是自 2020 年 12 月以来的“最好水平”。

房价可能很快反弹

Cotality 首席房产经济学家 Kelvin Davidson 表示,今年房价大体持平,但预计明年上半年会开始回升。

“交易活动正在上升,央行预测明年失业率将下降。”

他指出,经济已开始对较低的利率做出反应。

“2026 年很可能是房价重新上涨的一年,我对此越来越有信心。随着买方信心恢复,人们会认为‘市场总会回到卖方市场,我的工作稳定,利率下降’,这种心理变化也会推动价格。”

他提醒,房地产市场有其“特殊性”:“在买方市场,买家往往不愿买,反而等到卖方市场、房价昂贵时才出手。”

ANZ已经今年的房价增长下调至0%,但央行预测,明年房价增长 4%。

Davidson 说:“我认同央行这个判断。虽然未必是大繁荣,但增长可能比基本面显示的还强。我认为上涨 10% 的可能性大于零增长。”

Tuffley 也表示,不要指望房价会突然暴涨:“不能因为价格不再下跌,就以为它会迅速反弹。”

Jones 也认为存在不确定性:“大体来看,我们对房价、工资增长和利率的预测意味着住房可负担性会维持近几年的改善,但也可能房价会更长时间横盘,从而让可负担性进一步改善。”

从周期角度看,OCR变动的影响可能需要6-12个月才会在房价上显现。因此如果OCR在2026年初触底,年底前可能会出现一波反弹。

销量回升 挂牌量下降

根据权威数据,第二季度的交易量比去年同期涨了15%,6月上涨了超20%,7月销量比6月又涨了4.2%。同时,新挂牌房源同比下降 4.2%,库存总量年降 0.4%。对比来看,销售量已接近新挂牌量,库存开始减少。

另外,销售时间中位数下降至 48 天。

整体看,市场上交易量上升,交易速度加快,新房源和库存都在走低。

Davidson 表示:“这仍是买方市场,但不会永远如此。”

供应收缩

供应端正在经历收缩。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经季节调整后的新住宅许可数量下降了6.4%。

截至6月的一年内,新批准住宅数量为33,979套,从 2022 年高点 51,000 套大幅回落。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新增供应将进一步收缩,从而帮助消化现有库存。

若利率继续下降带动需求回暖,而供应增长受限,房市可能慢慢从买方市场过渡到均衡,甚至卖方市场。

不利因素

净移民减弱

在需求方面,移民流入明显下降。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的月度净移民仅为去年高点的1/5左右。

净移民锐减意味着对住房需求的增长下降,尤其是租赁市场。

持房成本压力

虽然人们仍将住房视为长期资产和生活必需品,但持房成本有时还是令买家犹豫,或是被迫压缩预算,从而抑制房价。

2025/26财年,全国地税涨幅大约8.4%,奥克兰原本承诺涨5.8%,但最终总地税上涨了8.6%。

其次是保险。今天最新数据显示,新西兰家庭的平均年保险费用已经达到5000纽币,而拥有两辆汽车的家庭更是需要承担高达6000纽币的保险开支。这一数字的快速增长正在给许多家庭的财务规划带来新的挑战。

保险费用的上涨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房屋保险、汽车保险以及个人财产保险。其中,房屋保险的涨幅最为显著,主要原因是建筑成本的上升和自然灾害风险的增加。

买家切身经历

RNZ报道,Frank 和家人在奥克兰西区花了 75 万纽币买下一套房产。

当时市政估值(CV)为 79 万纽币,市政税每年 1965 纽币,物业管理费 3800 纽币。

但四年后情况变得“糟糕”。这套房子的 CV 已跌至 67 万纽币。

“一位中介告诉我,如果卖掉,能拿到 65 万就算幸运了,还没算上大约 2.5 万纽币的销售费用。”

地税从 1965 纽币涨到 2600 纽币,上涨 32%。物业费从 3800 涨到 5600 纽币,上涨 47%。

他们的贷款压力也显著增加,从 2021 年每两周偿还 1375 纽币涨到现在的 1650 纽币。在利率高峰期,他们甚至每两周要付 2000 纽币。

“这就是我所谓的三重打击:房价下跌、持有成本上升、贷款压力沉重。这不仅仅是市场回调,而是多方面的财务重压。”

Frank 表示,即使现在卖掉,他也不会再买房。“唯一的出路是再撑几年,即便市场恢复 5%,我也会卖掉,然后转去租房,可能永远不再买。”

“我宁愿把钱用来支付孩子的大学学费,也不想再交市政税和物业费。”

他补充说,自己当初算是保守选择,没去买 90 万纽币的房子,“想象一下当时那些过度透支的人,现在会有多惨。”

密度调整

政府在城市规划和住房供应方面推行高密度政策。

奥克兰提出将部分低密度区域重划为三层联排住宅或中高层公寓区,将潜在住房容量从 90 万套提升至 200 万套。

这一政策争议极大,它预示着城市未来供给将更多来自集中开发。在此政策影响下,稀缺的独立住宅可能更受青睐,高密度公寓面临市场接受度考验。

资本利得税

目前新西兰没有普遍征收资本利得税,但关于这一税种的讨论隔三差五就会出现。

工党也表示正考虑这一选项,如果明年工党胜选,可能会推出这一政策。

如果政策收紧,投资者回报将受影响。

看下来,现在的确像是买房的窗口期:利率降下来了,房价还没起飞,挑选的余地也不少。但问题是,窗口期能有多长。

另外,不能光盯着利率,持有房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地税涨、保险涨,算下来,房子会不会买得起养不起?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高密度公寓会不会更普遍,独立屋是不是越来越稀缺?这些都会影响买房的回报。

所以,对买家来说,不仅要考虑“要不要买”,还要想清楚“买什么、怎么买”。现在进场,是抄底,还是接盘?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網站聲明原創聲明: 本文系文章頂部作者原創採寫,未獲書面授權嚴禁轉載! 在獲授權前提下,轉載必須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處和具體網頁鏈接。對未注明而擅自轉載者,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評論規範: 1. 所有評論均以讀者個人身份發表,並不代表後花園立場。 2. 不得使用任何骯髒和褻瀆的措辭。 3. 不得進行人身攻擊,不得公開或洩露他人隱私。 4. 不得發佈侮辱或歧視任何種族、國籍、性別、地域、年齡、職業等方面的言論。 5. 不得在讀者評論區散發廣告訊息,不得大量轉抄其他媒體的文章。 6. 不得煽動仇恨、暴力、歧視。 7. 不得以任何隱晦方式發佈上述不當言論,包括但不限於使用字母、數字、代號、諧音、鏈接跳轉等。 8. 後花園保留對違反上述規範的留言行為進一步處理的權力。
  
 
評論
登入可查看歷史成交記錄
驗證碼